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引发的思考
摘要:文章从“大政府、小社会”的种种现实表现着手,引出了这种体制对于中国公共管理领域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行政依赖,然后论述了“小政府、大社会”即用尽可能少的成本来维持公平的观点,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充分认识在节省行政开支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公平秩序的重要性,并指出两种体制的转换实质是政府行政作用从“全能”趋向“有限”在规模上的体现。
关键词:大政府、小社会;小政府、大社会;行政依赖
中国在1950-1970年的30年中,实行的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与此相对应的,在政府管理层面上则体现为极度发达的政府和相对弱化的社会,即“大政府,小社会”模式,政府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几乎不受限制的权力。这里讲的“大政府、小社会”中的“大与小”指的是力量、规模、深度、强度等概念,大与小也是相对的概念。这里,“大与小”也可以当作动词来理解。
一、“大政府、小社会”的体制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现在,在公共管理中有这样一种倾向:不论行政体系内还是行政体系外,很多人对上级行政都有较大的依赖性,常常寻找大权威,“抱粗腿”,要求特殊政策,借用领导权威推进工作。还有一些行政机构或非行政组织,热衷于设立下级行政性机构,繁衍自身的科层体系,不断给行政组织创造出“腿和脚”来,似乎不如此,机构就不够气派堂皇;没有下级来承接业务,工作就难以展开。“抱粗腿”现象体现的是一种“行政依赖症”,“行政依赖症”的存在,给公共行政自身和社会的各项事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行政机构的臃肿,加大社会财政负担,产生大量的官员,增加了内耗的频度和协调的难度。
上下级组织的依赖还常表现为官员之间的人身依赖。一些下级官员视上级官员为长辈、恩人、导师,每天围着领导转来转去,寻找替领导办事、向领导献媚的机会,努力表达自己的忠诚;上级常把下级当作心腹、子弟、跟班,遇事就伸手求助,遭难就紧急调援,自身的职责、问题,下级必须责无旁贷地出点子、出文章、出力气,更要出钱。这实际是“行政依赖症”的一种表现。
(一)产生“行政依赖症”的根源
在中国之所以会产生“行政依赖症”,主要是因为长期存在以下情况:
首先,行政权力过大,各权力结构不平衡。从新中国的历史看,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大政府”(党和政府等权力机构的总和)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国家事无巨细都由政府操办,人们吃饭穿衣找政府,就业住房找政府,夫妻闹矛盾也找政府。这种“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自然导致人们对于行政的依赖心理。
其次,官本位下,权力占有一切,衡量一切,官员给人最鲜明的印象就是“有权”。上级官员或机构对于下级、对于社会,就是权威、根本,决定他们的生存与发展,他们势必事事服从上级、请示上级,唯上级的意志为转移。而官僚体系自成一统,与社会分离,也使得他们只能从内部寻求解决问题、落实决策的途径和人选,必然严重依赖下级,要给自己创造更多的耳目和腿脚。而且,权力具有自我扩张的倾向,它会不断地自我繁衍,不断侵吞社会私域的范围,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自然要扩大已有的权力。
&nbs
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引发的思考
点击下载
上一篇:领导干部政治思想素质考评体系研究下一篇:新金融监理改革之影响评述
本文2010-08-18 10:16:44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24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