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问题研究
摘要:在我国整体教育经费支出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各地区对教育的投入呈现出差异化。通过对比各地区2008年教育经费支出的情况,研究影响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及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检验以及修正,最后对所得的结果作出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各地区;教育经费;建议
一、背景分析
教育经费指国家和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与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是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质量的重要物质保证。教育经费的支出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教育水平及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专家学者的重视,并且,教育经费支出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国民关注的三大问题之一,许多学者对教育经费支出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从国家整体层面来看,近几年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大增加,从1992年的8670490.5万元,到2008年的121480663万元,增加了13倍之多,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明显增加。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各地区间教育经费支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地区间教育水平的不同层级。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明显少于其他省市,构成了该地区教育情况较为落后的原因之一。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2008年教育经费支出的比较,找出影响教育经费支出的各个因素,并结合教育事业发展的发展状况,为各地区改善教育经费支出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促进各地区以及全国教育事业的长久和快速发展。
三、变量的选取和样本数据来源
(一)变量的选取
纵观各项可能对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产生影响的因素,结合经济意义和数据获得的可能性,最终选取以下变量作为被选变量:是否西部(虚拟变量)、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万元)、教职工人数(万人)、在校学生数(人)、生产总值(亿元)、居民消费指数。同时,选择2008年的各地区截面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经验推断,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处于较落后的状态,虽然近些年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及使用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相对于发达地区,西部省市教育经费总量缺口仍然很大,因此初步认为是否西部可能会对教育经费的支出产生一定影响;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是教育经费总支出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把其作为变量列入模型中;教职工人数、在校学生数是使用教育经费的两大主要人群,是影响各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因素;地区生产总值反映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教育经费投入一定程度上受到该地区经济发达情况,因此列为变量;居民消费指数反映了该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购买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反映了当地的总体消费水平和价格水平。接受教育服务费用或者说价格不同,也是造成不同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差异的原因,因此初步决定将此变量列入模型中。
(二)数据的收集
本文中所用数据全部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的最新数据,具有时效性和可靠性。其中各地区在校学生数,为各地区2008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高等学校各学生人数总和。是否为西部地区的划分依据国家西部大开发确定的12个省市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陕西省、宁夏省、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广西、新疆、西藏。令y=2008年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万元)。x1、x2、x3、x4、x5、x6分别为是否西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万元)、教职工人数(万人)、在校学生数(人)、生产总值(亿元)、居民消费指数。
四、模型的参数估计、检验及修正
(一)对所有变量做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二)模型的检验
第一,多重共线性。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该模型拟合优度为0.987825,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84781,可绝系数较高,f检验值为324.5376,明显显著,但是模型中有两个变量的t检验不显著,且x3的系数为负数,与预期的符号相反,表明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通过做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分别得出,x2和x3的相关系数为0.841636,x2和x4相关性为0.794173,x2和x5相关性为0.885051,x3和x4相关性为0.963098,即分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多重共线性。且从经济意义的角度考虑,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与教职工人数和在校学生数有较强的联系,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调整。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过程如下:
&nb
我国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问题研究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6:25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18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