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策略思考
摘要: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发达地区步入以服 务经济为主的新时代,欠发达地区主要还是推动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和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产业发展实现 县域经济发展。文章以常山县轴承产业发展为例,对打造欠发达地区县域轴承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对策和 建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轴承产业;集群发展;县域经济
常山县是浙江省欠发达地区。轴承产业是常山县的传统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是浙江省 最早起步的轴承制造区域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但随着形势的发 展变化,20世纪80年代曾在全省名列前茅的常山县轴承产业逐步被同时代起步、甚至晚起步的新昌、慈溪 、萧山等地赶超,并拉开了不小差距。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进程中,面对邻省、邻县一个又一个轴承 生产基地的崛起,常山县如何提升轴承产业,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培植经济增长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 伐,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县域轴承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及主要问题
近年来,许多轴承制造区域高度重视轴承产业发展,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将轴承列为主导产业加 以重点培育,推动轴承产业集群发展,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以常山县为例,常山县轴承产 业发展起步早、时间长,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割料、锻打、粗车、精车、磨超到装配等 各环节,从生产车削、滚子、保持器、密封件、防尘盖到轴承成品都有专业生产企业。随之一批技术装备 较好、科研力量较强、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骨干企业,带动了全县轴承产业的发 展,促进了轴承生产基地和区域性产业块状经济的形成。
但是,与省内新昌、萧山等地相比,常山县轴承产业已经不再具有先行发展优势,在产业规模、 技术水平和产品知名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
(一)产品竞争力低,产业总量不大
常山县轴承产品以深沟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为主,大量低水平地重复生产,导致严重的供过于 求,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尤其以跟风生产、盲目发展和降低价格为主的低层次竞争较为突出。高端产品相 对较少,高精度、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偏低,大型、非标准型轴承产品缺乏。产品稳定性差 、可靠度低、寿命短,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受此影响,产业整体效益不高。
(二)技术装备落后,生产优势不明显
新设备、高科技设备少,更新速度不快,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难以达 到标准。例如,车加工仍有相当部分采用仪表车床,磨加工自动化水平不高,对轴承寿命和可靠性至关重 要的先进热处理工艺和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发展水平不平衡,制约瓶颈较多
全县几十家轴承企业规模不一,良莠并存,龙头企业比重不高,全县轴承工业低、散、差的问题 依然存在。多数轴承企业集锻、车、磨于一体,生产分工不够明确,协作生产能力不高,自身品牌难以突 显。国内轴承行业竞争激烈,宏观调控政策趋紧,劳动用工、人才、土地、融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了轴承产业的发展。
二、县域轴承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
集群产业必然是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因此,县域轴承产业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推动规模扩张 ,拉长产业链条,以规模扩张加快集群形成。“集群”的“群”指的是产业规模,“集”是指集群的内部关系,这 种关系应该是相对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这就要大力发展协作企业,如车加工、磨加工企业,引导协作 厂主动对接国内外大型轴承企业,并形成相对稳固的协作关系。另外,还要完善配套企业,一个成熟的产 业集群必然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轴承生产区域要加快轴承生产设备、物流运输、包装印刷等相关产业 的发展步伐,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用技术有效降低成本的企业将更快地推动 轴承行业的变革。
轴承产业集群发展是欠发达县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轴承产业是部分欠发达 县区基础最好的产业,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已具备集群发展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轴承产业是最具潜 力的产业,轴承产品在机械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市场容量非常大,发展前景广阔。同时轴承产业相对 能耗低、污染小,符合节能减排要求。轴承产业的集群发展将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有效提高欠发达县区的知名度,将有力带动县域经济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县域轴承产业集群发展的方 向是围绕“轴承产业强县”这一目标,努力提升产品层次和科技含量,向上拓展、向下延伸市场范围,向管理 要效益,创出县域轴承的品牌效应,着力打造
县域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策略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6:07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14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