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探讨院校校园建设中的“小局”问题
摘要:在高校扩建的形式下,校园环境建设出现种种问题。方案规划者和建设的定夺者应从新时 代高校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考虑,加强高校校园环境的人文关怀,在细节上体现人文校园精神。
关键词:校园规划;校园生活影响力;人文关怀
一、从建设规划的宏观视角上来看,大学校园的建设应从物质空间延伸到精神空间
大学,辞海里的解释为: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在我国,大学 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校园,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人文修养的知识殿堂。大学不仅要传播高深领域 的知识,还要在素质培养上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应紧紧围绕着这两个中心进行建设。 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学教育的普及率提高情况的出现,原有的高校校园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全 国各地高校纷纷开始了短平快的校园基础建设,出现了在建设的过程中边拆边建,征地扩建,新校区建设 等建设模式。在建造新校园的过程中,往往注重物质空间的重塑,拆掉原有的建筑及景观,而一个学校的 历史恰恰附着于老建筑老景观上面,新规划和新建设中对人文精神的延续性重视不足。
对原有建筑的保留,维护和发扬体现着大学的历史底蕴。相当一部分大学舍弃了维护旧建筑而选 择了拆掉重建新建筑,因为从成本的角度来说,旧时代留下来的建筑虽然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但是维 护和改造的费用相当的高昂,又加上对土地利用率的经济方面考虑,所以保留下来的老建筑少之又少。我 们追求的是带给学生连续的历史脉络还是断代的校园建筑视觉效果?在否定过去的同时,能否树立将来对 现在的肯定?在国外的一些大学校园里面常常看到古老的建筑和先进的内部设施完美地结合。在我国一些 院校里面,也有着老牌大学的学生骄傲地把自己学校的老建筑挂在嘴边,表达着百年名校的骄傲。例如四 川大学华西校区办公楼(见图1)1915年动工,1919年建成,为原华西协和大学事务所,又名怀德堂(英 文名the whiting memorial administration building),由美国纽约罗恩甫为纪念白槐氏所捐。该楼建成后即 为校行政事务办公室、礼堂、文科教室和照相部等。现仍为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办公楼。2002年12月由四川 省政府批准列为四川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新建筑与老建筑的气韵转承的结合问题决定于高校校园规划者对校园环境的认识,体现着规划能 力的高低。事实上,绝大多数校园建设都是经过了相当一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而逐渐完善的,不同艺术风格 、不同体量、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建筑总是交错拼贴在一起,呈现为复合多样、文化积淀深厚的校园建筑环 境整体。
二、以人为本的环境建设思想
随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在中央及教育部改革高校体制、调整高等教育宏观布局的精神 下,我国高校发展建设先后出现了“改、扩、并、转”现象,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和建设高潮。 但在此过程中,校园规划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校园规划设计深受巴洛克和“城市美化运动”影响,过于追求 图面的轴线和形体视觉艺术效果(见图2)
以人为本——探讨院校校园建设中的“小局”问题
点击下载
上一篇:浅议权责发生制下的政府预算会计改革下一篇:加快发展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措施
本文2010-08-18 10:16:04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14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