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思考
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已在各地全面展开,如何进一步深化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值得研究和思考。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应从深化财政改革、完善财政制度、促进财政增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角度统筹考虑;应以“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效益、维护安全”作为财政审计的工作思路,应在审计内容、审计方式和审计结果上有所创新、有所作为、有所突破,以充分体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宏观性、针对性、效益性和时效性。具体来讲:
一、审计内容上应注重四个突出,实现四个促进
(一)突出民生审计,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一是认真抓好农民健康工程、农村通达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工程、新农村五件实事等各项涉农专项资金的跟踪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保障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和谐发展。二是认真开展社保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完整,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突出效益审计,促进资金效益发挥
一是深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拓展审计内容,力求在效益审计方面有更大突破。二是抓好财政有关重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如中央、省下达的拉动内需资金、财政扶持企业发展等资金的审计监督,努力提高有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着力推进财政绩效预算编制工作,促进财政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突出管理审计,促进财政规范管理
一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审计,加大政府采购管理力度,全面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坚持应采尽采、管采分离和预算约束,进一步强化和实现依法采购、强化监管和运行机制,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质量。二是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审计,推进建立部门预算责任制度,强化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主体的责任,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新机制。三是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审计,确保部门单位的一切收支全部纳入预算,严格治理一切账外收支和“小金库”行为。四是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审计,增强财政对重大支出项目的监管,充分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推行建立预算与资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建立国有经营性资产公开招租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经营性收入实行委托招租,收入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四)突出风险审计,促进财政良性运转
一是加强对县本级财政运行中收入风险、债务风险、担保风险、融资风险的审计监督,进一步增强财政风险防范意识。二是加强县级部门预算单位财务运转状况的审计调查,全面摸清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及其家底状况,揭示部门财务管理漏洞,剖析存在原因,着力从源头上防范财务风险。
二、审计方式上应注重四个结合,实现四个转变
(一)坚持收支审计相结合,向支出审计为主转变
针对县级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较大,个体私营税收占有较高份额这一特点,普遍开展税收审计难度较大,加之当前县级审计机关人员少这一状况,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坚持收支审计相结合的基础上,除有重点地开展收入专项审计外,审计的工作重心应向支出审计为主转变,加大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管理及其效益审计的力度,努力促进财政资金使
深化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思考
点击下载
上一篇:高校科研项目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改进措施下一篇:关于军队财务监督的几点思考
本文2010-08-18 10:15:5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09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