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探讨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931下载125次收藏
   摘要: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社会保障不够健全、社会养老机制滞后、法律依据缺乏和养老意识淡薄,彰显了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急迫性,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社会保障;农村养老;人口老龄化;改革措施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也有人将其译作“社会安全”,是指国家运用法律、行政手段设立的,目的在于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各项目支出的总和。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是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的社会政策。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泱泱大国,八亿农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一直以来,国家都很重视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设和发展。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一、农村养老现状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加剧
 
    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11212万人,占总人数的9.36%,并且每年还以3%的速度递增,东部沿海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还要快于其他地区。按照目前的人口比例及增长速度推算,2035年全国人口将实现零增长,人口数量将达到15亿。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007年1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到200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49亿,占全国总人口比例11.3%,其中农村老龄人口占全国老龄人口总数的60%,我国农村已经完全进入人口老龄化,它所带来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高龄、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人口老龄化不仅给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压力,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社会保障有限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达13亿之多。而从社会保障费的支出看,占总人口20%左右的城镇居民享受了89%的社会保障费支出,而占总人口80%左右的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支出却只有11%,从覆盖面看,城镇达91%,而农村只有9%。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着完全不同的社会保障待遇,从而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2007年1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49亿,占全国总人口比例11.3%,其中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而农村老人中约有90%享受不到社会保障。
 
    二、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异地就业使老年人受到照顾更加困难,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体力有限,而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仍需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有些老人还要兼顾起照顾孙子辈的任务。同时,外出子女的土地多交由父母耕种,这样就更加重了农村老人的劳作负担,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在不断增大,这种人口流动的加剧,直接导致了家庭养老能力的下降。
 
    (二)家庭养老成本提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工作,使我国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也带来了养老难的实际问题。按照规定一户只能有一个孩子,农村家庭的子女在逐渐减少,家庭小型化越来越普遍,核心家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70后与80后已成为农村家庭的支柱,一对夫妻至少要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的“421”倒三角形家庭模式将给这一代人增加很大的经济、生理和心理压力,一旦家庭成员出现不测,巨额的医药费、营养费等开销将会给这些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农民子女的养老负担也逐渐演变成突出的社会问题。
 
    另外,教育支出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本来就拮据的生活更加贫困。一些夫妇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财力都投向了独生子女,产生了“重幼轻老”的现象,忽略了对老人的供养,对传统家庭养老产生负面影响。
 
    三、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存在原因
 
    (一)财政投入不足
 
    近年来农村老年人口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仅有“五保”老人才能得到社会救济性的保障,其他绝大多数老年人基本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探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