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提高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611下载211次收藏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高职高专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高职高专院校如何进行管理学教改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目前教育部大力推行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工作,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改进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管理学;教学改革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致认识,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性人才,就是俗称的“专才教育”。因此,高职教学改革的目标也就定位在职业性与技术性上。随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四导法”等改革理念的推行,高职教育改革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代教学的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更多的是和企业、客户的直接触,要求具备良好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这对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管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基础的能力。但是,由于管理学本身的两面性(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与其他课程的特点,使得它既无法像工科课程般可以直观地融入生产流程中,又无法像纯粹的文科般使用文字进行碰撞。因此,对于每一个管理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探讨该学科更好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高职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管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大多仍以口述加板书为主,教师讲授的时间大约占了课堂教学的一半或更多,有部分教师甚至一讲到底。这种“对着黑板讲天下”依然是高职院校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主旋律,教师只铭记“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忽视了学生个性需求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方法相对单一,这不仅影响教师教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流于形式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更完善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高职的课程教学中,可实践过程中却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只是照搬各类型的教学方法的形式或套路,活生生地将许多方法和手段变成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导致“学生的学”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处于第一线的位置,而学生只是接受教师咀嚼过的东西,并非实质上处于教学中的第一线。
 
    (三)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尽管管理学的特点对该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现有管理学课程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偏重于理论讲授,即使多数教师为了弥补这一点在课堂中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但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相较于现场或动手实践,更加显得苍白,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教学内容,以职业为导向
 
    1、完善教学内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是生产一线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的课程都将“专”字体现在课堂中。但是近几年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不少教育家提出:在“专才培养”的背景下,但学生无法成功就业,该何去何从?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的学生是否需要一个更全面的素质来提升自己竞争力成了实践教学中更重要的环节。传统的管理学课堂采用的都是基础教学的手法,即仅仅将《管理学基础》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随后根据专业的需要选择其他的课程(如《管理心理学》等)进行补充教学。如此做法确实适应了专业的需要,却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十分不利,假如学生只掌握了部分的管理技能,却又无法在本行业进行就业,则从事其他行业时,竞争力会下降。所以,我们采用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叶萍教授编著的《通用管理实务》一书,将各类职业岗位所需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提高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