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新闻伦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媒体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但由于市场化对新闻伦理的影响以及新闻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一些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媒体的道德伦理问题日趋突出。文章在市场经济条件的背景下,针对目前新闻伦理中存在的一些缺失做出分析,力图寻找出加强新闻伦理道德规范的途径,以求加强新闻伦理建设。
关键词:市场经济;新闻;伦理
新闻伦理(journalism ethics),是指媒体及媒体工作者出于自律的需求,而订定的成文或不成文规范;具非官方和非法律性质,是无强迫性的,积极求诸于从业人员高度的道德感和责任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市场化,将媒介与市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新闻传媒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使得新闻传媒及新闻从业人员更看重其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如果将这种经济效益观念作为新闻从业人员的首要追求,新闻传媒就会完全受市场经济的控制而失去新闻的专业主义,违背应有的职业道德。媒体缺乏良好的伦理关系和道德氛围,最终必将使媒体丧失其公信力和独立性,甚至会使媒体各种矛盾冲突之中。
一、市场背景下新闻理论的缺失
当前,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新闻传播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一些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媒体活动中暴露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一)失真并为夸大事实,无视公民或组织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而近年来,由于媒体之间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新闻传播者为了赢得受众和市场份额,往往无视新闻伦理,一味地追求新闻的传播效果而造成了新闻失实,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名誉权,甚至某些报道对公民或组织构成了诽谤。采访中侵犯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已成为我国新闻界近年来新闻报道失范行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甚至在新闻实践中,失度,媚俗之风盛行,一些新闻记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追求可读性,没有把握新闻报道的尺度,把社会新闻中的秽亵与残忍、放大。如某地市晚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母亲威逼女儿卖淫”的故事,文中以500多字的篇幅渲染嫖客扑到这个未成年少女身上的动作,为了说明这个母亲之毒,文中以400多字的篇幅来介绍其母亲如何引导、利诱女儿走到广西柳州接客的故事。这一事件是有害社会风俗之事,记者采写这一新闻时,对故事细节描述应少,不可过度渲染,否则会丧失宣传的社会效益,一旦花柳优伶种种不堪之目之事屡屡见之于媒体,媒体自然会成为媚俗的工具。
(二)新闻传播者在履行监督权时存在干预司法公正的倾向
司法部门的审判必须以公开、独立和公正为原则,这是各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司法审判原则,我国宪法也规定了司法部门审判的独立性。众所周知,新闻媒体具有社会监督的作用,这种社会监督表现为对司法审判活动的报道与披露,这种监督的依据是新闻自由权的行使。然而新闻传播者在议题设置,引发、引导舆论的同时,新闻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却与独立审判和司法公正之间存在着很多潜在的冲突。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部门审判运作过程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各种新闻媒体为吸引受众,争相对许多有争议的案子进行全方位报道,这一方面表明对法院的监督力度有了明显的增强,然而,如果在审判前或在审判期间发表有关案件的新闻报道,很有可能影响审判人
略谈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新闻伦理
点击下载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浅谈下一篇:如何推动县域经济中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2010-08-18 10:15:4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06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