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加快城市化的发展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113下载279次收藏
   摘要:扩大内需是目前我国加快经济复苏,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主要手段。很多人认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于扩大农村广大的消费市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使得农村市场难以承担对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调整产业结构、缓解产能过剩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城市化的发展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城市化;扩大内需;农村市场;居民消费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经济能长期以来之所以能保持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以低价格商品的大量出口。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的出口造成巨大冲击。由于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大量企业倒闭,就业困难加大,所以扩大内需,努力开拓国内市场,就成为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和重要的战略举措。
 
    很多人认为扩大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于扩大农村广大的消费市场。笔者也认为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对经济的发展确实有着很大的潜在推动力。然而农民的消费对我国gdp的贡献率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农民收入低,即使他们有很强的购买愿望,但没有足够的购买力。需求是由购买力和购买愿望两个因素组成的,所以依靠扩大农村市场来扩大内需只是理论上的内需,难以转化成现实需求。因此寄希望于依靠农村市场来扩大内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较难实现。所以扩大内需应该依靠城市化的发展来带动农村市场(因为很多农民都是半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发育程度低)的升级,使农村市场潜在的消费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即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不断的增加收入,使有能力的农民转化成真正的市民,扩大城市人口;同时由于人们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收入不断的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随之就会提高,反过来又会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化的发展与消费市场的扩大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一、农村市场难以承担对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
 
    第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城乡经济二元化局面。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下,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速度慢。这些年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导致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对农产品的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民难以通过农产品提价增加收入;同时由于乡镇企业这些年的发展状况没有以前好,乡镇企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趋于下降;虽然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但城镇就业难,农民工缺少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工作岗位差;不仅就业岗位受限,而且存在拖欠工资的现象,务工收入增长缓慢。即使国家减免了农业税,并且对种粮农民有补贴,但由于我国农民多,按人头平均下来数额极其有限,对农民长期增收的作用也不大。
 
    第二,农民收入差距较大。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别,不仅表现在同一地区内农民收入贫富分化明显,一些乡村富裕的农民收入可能是穷困农民的若干倍,而且不同地区的农民收入差距也相当明显。造成少数高收入农民与低收入农民在消费行为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别,高收入农民倾向于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但是由于他们所占农村人口的比例比较小,形成的消费能力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造成农村的流通市场比较落后;而多数中低收入农民,大部分农产品自给自足,限制了农产品消费。同时又因为收入水平低,对工业品有消费意愿,但缺乏消费能力,从而抑制了农村市场的发展。
 
    第三,农民的消费结构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在农民消费支出中,日常生活开支、生产资料购买、子女教育和医药费等刚性消费支出过高,挤占了改善生活质量的现金收入。同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无法加入城市职工享有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障。即便进入城镇务工,农民工也只能加入保障水平偏低、覆盖范围有限的农民工社保体系或不参加任何社会保险。农村社会保障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家庭保障为主,只有少数发达地区的农民享受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保障统筹,绝大多数农民的养老、医疗和失业只得依靠家庭来解决,农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乐观,这种悲观的消费预期,制约着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
 
    二、城市化水平低制约着内需的扩大
 
    “我国城市化进程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2008年,我国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88.7%,人均gd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加快城市化的发展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