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税收政策与就业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潜在的社会矛盾开始显现且逐步激化,民工、大学生、待业人群日益壮大,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分配手段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应把增加就业作为基本目标,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公平和稳定。文章分析了税收现状中“用工荒”、“就业难”等问题,浅析税收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提出促进我国就业工作的税收政策思路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税收政策
自古有云:民富则安,民困则乱,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要想和谐稳定的发展,确保每个老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不断纵深推进和经济危机深度影响的显现,“民生问题”在社会矛盾中日益突出。
一、我国目前税收与就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就业现状
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自去年第四季度后达到4.3%,登记失业人数首次突破900万,达915万人。今年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超过2400万。经济增速减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社会就业弹性下降。
(二)我国税收现状
目前我国的税后呈现持续增长势头。据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1月15日发布的统计快报显示,2009年全年完成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9.1%,远超年初制定的8.2%的计划,税收超预期完成。近10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经历了一个由降到升的过程,基本建立了持续、稳定增长的税收机制。税收收入呈现高速增长,年均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幅度,为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提供了物质保证。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各国税收负担结果显示,中国的税负压力指数为154.5点,仅低于法国和比利时,排在第三位,但由于我国的社会医疗、养老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实际税负比重还处于较低层次。
二、当前就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目标,又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十七大以来,我国政府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积极的税收就业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和我国长期战略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税收优惠政策整体缺乏系统性
就业和再就业是个系统工程。税收政策应从整体角度进行系统设计。近年来,我国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多是针对某一类企业,某一类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的措施。虽然这些措施对就业起了促进作用,但缺乏制度应有的系统规范,没有从整体上形成政策体系,缺乏政策之间的协调。
(二)税收优惠政策缺乏公平性
目前我国有关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对个人所得税的减免,鼓励自主创业,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等,多适用于下岗工人,残疾人群等人员,对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都不适用。面对这部分同样处于弱势的社会群体,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的狭窄和政策的缺乏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国家税收政策的统一与区域地区经济的差异,导致税收政策在客观上起到了“扶优罚略”的作用,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导致中西部地区人才外流,对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企业不活,就业不畅。
(三)税收优惠政策缺乏合理性
1、对中小企业扶持不够。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就业水平,被视为“创造就业的机器”。但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扶持中小企业应成为税制建设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2、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在我国,税收是国家财政的最主要来源,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左右。据国家近日发布的《关于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称,2008年gdp总值为300670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总值比例为3.48%,早在1993年提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的目标迄今尚未实现。
(四)税收优惠政策具有短期性
&n
浅析税收政策与就业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点击下载
上一篇:浅析我国利率调整对储蓄的影响下一篇: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管理分析
本文2010-08-18 10:15:13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98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