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向小康社会的迈入,大学生作为一个思维较为活跃的群体,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其消费心理发展产生了新的特点。文章对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基于调查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消费特点以及消费结构等,并在调研分析基础上进行思考,及给予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深化和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化,各种促进高校招生的高教体制改革措施得以实施,我国在校大学生数目剧增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与其他众多消费群体相比,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有其特殊性。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源于不同方面的力量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副产品”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生自身,而是波及家庭、朋友、学校乃至整个社会。
近年来,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各方面研究也层出不穷,关注点大多集中于该特殊消费群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黄敬宝在《大学生消费特点探析》中指出,“部分大学生由于父母有钱而没想过自己去获取生活费用,他们对父母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梁敏在《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其引导》中提出“大学生把自己当作社会的前卫群体。在消费过程中,追求品牌、新颖,时尚和潮流”。李义军也提出,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刘营军等在《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一文中指出,“大学生消费水平与家庭背景成正相关系,呈现多层次性。”董玉刚(2007)在《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及其对策引导》一文中提到,“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社会消费观念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但碰到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没有教育到点子上,对有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李晔南等在《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如是说。周丽的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年级、恋爱状态以及消费观念的学生的月消费总额有着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年级、恋爱状态的学生月总通讯费也有明显的差异。
二、样本数据描述
本次调查以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共选取了500名大学生,其中有效问卷377份,占总问卷数量的75.4%。在有效问卷中,此次调查共有男生199人,女生178人,男女比例基本均衡。此次调查多采用在校二年级学生作为样本,共183人,大三学生98人,大一、大四学生分别为68人、28人。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家庭背景、消费来源、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等方面。问卷数据经核实后进行编码,并使用eviews软件对本研究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三、大学生消费情况概述
(一)整体消费基本现状
1、月消费支出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林业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的月支出的分布基本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月平均消费处于500元-1000元的学生人数最多,几乎占一半的比例,1000元-1500元、300元-500元两个阶段的次之,处于极高的1500元以上和极低的150元以下都占很小比例,而且总体来看,低于500的水平的人数大于高于大于1000的人数。调查中关于月消费支出只是涉及了日常的消费支出,并没有将学生每年的学费和其他的大额消费支出算入其中。
2、经济来源的调查
关于经济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得经济来源的方式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父母提供,其余几个来源渠道所占比例较小。分析可以得出,一方面,家人对其消费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在其消费观念的树立上的影响依然很大;另一方面,目前大学生的依赖心理普遍较为强烈,容易造成大学生不负责任、不顾后果、不理性的消费。
(二)个别消费支出分析
1、对恋爱消费的调研分析
由样本数据得,357个人中共有153个人谈恋爱,占到42.9%。在谈恋爱的同学中其恋爱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平均水平是21.12%。但是各自在交往方面的支出是不尽相同。通过数据分析得大部分恋爱同学在此方面的支出仅为每月50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消费大于150元,而恋爱支出在500元左右的同学其月生活费基本在千元以上,属于家庭富裕一族,且每月都有多多少少的透支状况。但是通过对恋爱支出与收入的回归分析,其两者存在强烈相关关系的可能性较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2、人际交往支出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点击下载
上一篇:2010,我国房地产企业路在何方下一篇:河北曲阳县雕刻产业集群规划研究
本文2010-08-18 10:14:5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95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