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模式探讨
摘要:农村社区建设在西部还处在起步时期,近年来张掖市已出现了几个农村社区的模式雏形。文章分析了已具雏形的农村社区模式,以此探讨了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农村社区;模式;探讨
新农村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城乡一体化发展,必将会在各个领域内逐步展开,广大西部地区已进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快速时期,社区建设也将从城市扩展到农村。农村社区建设在西部还处在探索和争论阶段,但在一些地区内已先行了一步。张掖市在近年来出现了几个农村社区的模式雏形,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社区建设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议题,这其中有积极响应的,有观望等待的,有怀疑困惑的,有反对排斥的。但必须肯定——农村社区必将给张掖市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农业经营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改变。
概括张掖在农村社区建设中一些作法,大概可以总结出三种农村社区模式:第一种以城市社区建设模式为依据,走“城市化发展,社区化管理”的社区建设路子,这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的村镇,如甘州区五星村。第二种以自身发展的特点为依据,走自主创新的社区发展路子,这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较突出的村镇,如山丹县芦堡村。第三种以民族地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依据,走社区化服务的路子,这主要来自于发展较快的农牧区,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
一、张掖市农村社区模式分析
(一)五星村
五星村模式:甘州区五星村辖6个社,265户,1074人,耕地面积2821亩, 2008年经济总收入1268万元,人均纯收入4652元。五星村是全市第一个建立农村社区的行政村。五星社区的建立既带来了新农村建设中新的思路,同时也在不同方面存在着许多争议。2008年五星村被确定为甘州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该村社区建设的尝试得到了肯定。
五星村的基本作法:将该村分为人文生活区和生产作业区两个部分。在人文生活区新建了一期工程的五栋13个单元130户宽裕型小康住宅楼、25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五星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图书阅览室及多功能电化教育室,结合6个合作经济管理小组、2个农民协会、5个精神文明服务队、5个服务窗口,建立了社区服务体系,还计划新建托老所、中心幼儿园、养殖小区等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以此实现“打造居民的幸福乐园,五星人的精神家园”社区生活。五星社区模式以“城市化发展,社区化管理”为指导理念,以“适度超前,统一规划,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分步实施”为原则的作法,已被张掖市的许多乡镇认同,之后有一大批乡镇也在吸收五星人的经验基础上,开始对本乡镇的建设进行了比五星更合理和科学的规划。“五星模式”开创了张掖农村社区建设的先导。
可以说,当第一个农村社区出现,就标志着张掖在城镇化建设中向前迈了一大步;标志着张掖工业化程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张掖城乡一体化发展有了新突破;标志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发展。
(二)芦堡村
芦堡村模式:山丹县芦堡村,有7个社,458户,1723人,劳动力1060人,耕地3650亩,主要有劳务、建筑、建材和亚麻四项支柱产业。2008年,村级集体积累达到1000万元,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9元。村党支部曾两次被中组部和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
芦堡村的社会现状:虽然他们还没有建立农村社区,但已经在生产经营、生活方式、社会现象上与传统的农村相脱离,建立农村社区的各种条件早已具备,芦堡村正在积极准备社区式的乡村服务基地的建设,这已是该村今后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今的芦堡有大多数人地过着“工作日上班,休息时下地;平常住城里,农忙回乡里”生活。享受“新农合”全免;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义务工全免;享受住宅、用水、用电、升学、婚葬等补助;生活在有广场、街心花园、娱乐中心,三十年无一例刑事案件的环境里。
芦堡虽然还没有建立完整意义上的农村社区,但实际上早已在一些年前就进入了一种介于城市社区与乡村农民的生活。芦堡历来是一个观念超前,行
关键词:农村社区;模式;探讨
新农村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城乡一体化发展,必将会在各个领域内逐步展开,广大西部地区已进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快速时期,社区建设也将从城市扩展到农村。农村社区建设在西部还处在探索和争论阶段,但在一些地区内已先行了一步。张掖市在近年来出现了几个农村社区的模式雏形,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社区建设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议题,这其中有积极响应的,有观望等待的,有怀疑困惑的,有反对排斥的。但必须肯定——农村社区必将给张掖市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农业经营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改变。
概括张掖在农村社区建设中一些作法,大概可以总结出三种农村社区模式:第一种以城市社区建设模式为依据,走“城市化发展,社区化管理”的社区建设路子,这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的村镇,如甘州区五星村。第二种以自身发展的特点为依据,走自主创新的社区发展路子,这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较突出的村镇,如山丹县芦堡村。第三种以民族地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依据,走社区化服务的路子,这主要来自于发展较快的农牧区,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
一、张掖市农村社区模式分析
(一)五星村
五星村模式:甘州区五星村辖6个社,265户,1074人,耕地面积2821亩, 2008年经济总收入1268万元,人均纯收入4652元。五星村是全市第一个建立农村社区的行政村。五星社区的建立既带来了新农村建设中新的思路,同时也在不同方面存在着许多争议。2008年五星村被确定为甘州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该村社区建设的尝试得到了肯定。
五星村的基本作法:将该村分为人文生活区和生产作业区两个部分。在人文生活区新建了一期工程的五栋13个单元130户宽裕型小康住宅楼、25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五星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图书阅览室及多功能电化教育室,结合6个合作经济管理小组、2个农民协会、5个精神文明服务队、5个服务窗口,建立了社区服务体系,还计划新建托老所、中心幼儿园、养殖小区等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以此实现“打造居民的幸福乐园,五星人的精神家园”社区生活。五星社区模式以“城市化发展,社区化管理”为指导理念,以“适度超前,统一规划,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分步实施”为原则的作法,已被张掖市的许多乡镇认同,之后有一大批乡镇也在吸收五星人的经验基础上,开始对本乡镇的建设进行了比五星更合理和科学的规划。“五星模式”开创了张掖农村社区建设的先导。
可以说,当第一个农村社区出现,就标志着张掖在城镇化建设中向前迈了一大步;标志着张掖工业化程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张掖城乡一体化发展有了新突破;标志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发展。
(二)芦堡村
芦堡村模式:山丹县芦堡村,有7个社,458户,1723人,劳动力1060人,耕地3650亩,主要有劳务、建筑、建材和亚麻四项支柱产业。2008年,村级集体积累达到1000万元,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9元。村党支部曾两次被中组部和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
芦堡村的社会现状:虽然他们还没有建立农村社区,但已经在生产经营、生活方式、社会现象上与传统的农村相脱离,建立农村社区的各种条件早已具备,芦堡村正在积极准备社区式的乡村服务基地的建设,这已是该村今后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今的芦堡有大多数人地过着“工作日上班,休息时下地;平常住城里,农忙回乡里”生活。享受“新农合”全免;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义务工全免;享受住宅、用水、用电、升学、婚葬等补助;生活在有广场、街心花园、娱乐中心,三十年无一例刑事案件的环境里。
芦堡虽然还没有建立完整意义上的农村社区,但实际上早已在一些年前就进入了一种介于城市社区与乡村农民的生活。芦堡历来是一个观念超前,行
农村社区模式探讨
点击下载
上一篇: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对策建议下一篇:农村土地金融制度构建的思路与方案构想
本文2010-08-18 10:14:3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89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