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加,到2009年6月已经超过2.1万亿美元,高居世界之首。然而,从2007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的外汇储备在这个大环境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力图改善我国现行外汇储备中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汇储备;风险;管理
一、引言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要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2007年开始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时间,使世界经济蒙受了很大的损失。这次危机具有新的自我加速与向外扩散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为国际储备货币国家借助一体化的金融市场转移和分散风险,这应要求以美元为主要储备币种的国家积极应对。而美元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储备币种,截至2009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1316亿美元,高居世界之首,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数量,对我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使我国尽快脱离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趋利避避害,从更好地发挥国家外汇储备的有效性出发,加强和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一)外汇储备增速降低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传导到我国的实体经济,美国以及欧洲的国内消费需求已经分别降低到15年、13年的最低点,我国外部需求已经出现大幅度下降,直接导致出口订单减少。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出口9573.6亿美元,同比下降20.5%。同时由于前期人民币升值的累积效应、出口退税的取消等外贸政策改变,能源和环保等社会成本的不断上涨、新劳动法的出台等都将提高出口企业的成本,削弱出口竞争力,并将导致出口增速下降。央行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178亿美元,但同比少增加441亿美元。说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速在下降,但2008年12月末的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4%,所以规模还是呈现上升态势的。
(二)外汇储备在缩水
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外债处负责人最近表示,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低于19000亿美元,为2003年12月份以来首次下降,主要原因是美元贬值。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必然造成消费需求的衰败,而美国政府想恢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就要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通过增发货币向金融体系中注入更多的流动性,造成通胀的加剧,从而造成美元以及美元资产贬值。依据imf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cofer)数据库,在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中美元资产约占65%,欧元资产约占25%,英镑、日元及其他币种资产约占10%,其中美元资产以美国国债及机构债为主。从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系统定期公布的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证券的资料所推测的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中,中长期国债约占50%,中长期机构债约占35%,股权、企业债与短期债券约占15%。由于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冲击最严重,美国央行为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连续十几次降低利率,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也持续走低。截至2009年11月20日,收益率降至0.68%,使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大打折扣。
三、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各种风险
(一)安全风险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中以美元为主要外汇币种,其所占比例较大,就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安全风险。每当美元贬值或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实际价值都会随之缩水,从而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根据数据统计,2002-2008年,美元的贬值幅度累计近30%。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国际资本大规模地迅速流动为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的激烈波动提供了良好素材,因此伴随着汇率的经济风险由此增强。此外,大量地持有外国货币也会带来一定的政治风险。若两国关系恶化,持有的外币资产将面临着被冻结的风险,使国家外汇储备的意义仅限于账上的数字,从而对国家的资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二)收益风险
高额外汇储备意味着高昂的机会成本,低效的资本使用率使外汇储备资产面临着严峻的收益性风险。我国持续增加的外汇储备多集中于美国国债,据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地缘经济研究中心新近公布
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4:34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88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