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色定位
摘要:非营利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织实体,在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时应该而且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首先分析公共危机管理中非营利组织的特征,然后在界定其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作用空间的基础上,阐述了非营利组织所扮演角色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共危机管理;角色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必然扮演主角,起主导作用。但仅凭少数政府应急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才能成功应对危机的挑战。非营利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织实体,在参与应对公共危机时应该而且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国家中,非营利组织作为危机管理的参与主体,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一支越来越活跃的力量。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我国当前恰好对应着“非稳定状态”的频发阶段。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公共危机管理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成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特征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是个舶来品,理论界对它的定义并不一致。清华大学王名教授做了如下界定: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通常使用的类似用语还有: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志愿组织、公益组织、慈善组织等等,泛指有别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不过各自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非营利组织的种类复杂多样,可谓是五花八门,但它们具有一些共有特性:公共性、民间性、专业性和志愿性。这些特性成为它们应对公共危机的独特优势,为其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提供了可能性。
(一)公共性
公共性使非营利组织愿意进入私人部门不愿涉足的领域,是非营利组织能够在应对公共危机时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由于应对危机具有公共性和慈善意义,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不仅无利可图,而且介入其中还带有相当大的危险性,使得多数私部门望而却步。同时,公共性也使得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大于对私人部门的信任。因此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同,这样在危机来临时便能够有效地展开社会自救活动。
(二)民间性
非营利组织是与公众在时空上距离最小的社会治理组织,因而往往能够迅速、快捷地发现危机的根源和苗头,从而呼吁并引起整个社会的注意和重视,这是政府作为宏观治理机构所不具有的优势。同时非营利组织往往倾向于弱势群体,它们能够自下而上地传输弱势群体的声音,有助于保证在危机救助过程中弱势群体公民权利的实现。
(三)专业性
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在成立之初就将自己的目标定得很明确,如关注某一类社会问题或救助某一弱势群体,并根据自己的目标设定标准来吸纳组织成员。非营利组织的专业性有助于它们对某一类公共危机具有超前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这就决定了它们能够成为公共危机预警系统中重要的一员。另外,由于非营利组织的专业性使它们在应对公共危机时可以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公共物品,如医疗技术,并及时地参与到危机救助的过程中。
(四)灵活性
由于危机的不可预料性,因此在应对公共危机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政府组织由于严格的层级体系或某些政治原因、价值因素使得它们反应缓慢或者没有反应。而非营利组织则没有庞杂的行政体系和组织机构,可以灵活地调整自己具体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解决公共危机带来的社会问题,提供多样化的而不是政府整齐划一的服务。
二、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作用空间
非营利组织在政府主导的危机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补充力量,其参与危机管理的作用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快速传递信息,协助政府部门做出决策
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色定位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4:2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86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