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城市文化视角下的零售业态演进研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094下载206次收藏

    摘要:零售业态的发展需要技术、经济等社会条件为物质基础,但不容忽略的是,城市文化对各种业态的创新和成长也起着引导推动的重要作用。城市文化变迁影响大众文化心理,并在不同历史阶段通过人们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来为业态的演进提供思想基础,这种作用机制尽管是隐性的,但它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揭示了零售业态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城市文化;业态演进;文化心理;消费主义
 
    一、城市文化与零售业态演进
 
    城市文化又称都市文化,是指“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而狭义上它则专指城市的精神文化,即人们社会意识的总和,包括社会心理、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宗教情绪、民族性格以及审美情趣。城市文化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以各种业态为标志的现代零售业,更离不开近代以来城市文化的培育、熏陶和催熟。一种零售业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诞生,如何成长发展,这些都不是技术必然,更不是历史巧合,它更多是随着时代前进城市人生活价值观、消费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转变和发展,才在特定条件下相应出现。由于文化本身的特异性,城市文化的隐性作用很少在研究中被涉及,因此,分析城市文化对零售业态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
 
    二、城市文化对零售业态的具体推动作用
 
    从不同历史阶段来看,零售业态的演进经过了四次爆发式发展(简称四次“零售革命”),而每一次的变化都跟当时城市的社会文化、大众文化心理的转变息息相关,具体而言,城市文化对零售业态的影响可分为以下历史阶段: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消费观念的萌芽与福特主义的兴起
 
    19世界中后期到20世界初期,西方英、法、美等一些主要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大机器生产和工厂制,一方面机械化的高效率和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可供消费的产品,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劳动的异化和工作伦理的动摇:原先劳动主要是为了保证生活需要,现在却成为资本增殖的商品,人在机器面前丧失了精神的独立性。不停工作带来的生产过剩让人们开始怀疑过度劳动的意义,而在此之前,西方文化对于消费一直存在着双重压制:“西方社会抑制消费和重视生产的观念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短缺经济的现实,维护社会信念和传统宗教道德观的需要。”于是,以宗教伦理和禁欲主义为核心、崇尚节俭的生活观念被松绑,消费在人们心中地位开始上升。
 
    与此同时,大量工人涌入城市后开始接触和羡慕以前只能少量提供给社会上层贵族的商品,工业化生产又大大增加了商品类型和数量,于是,一种世俗主义的、规模庞大的、基于日常需要的消费欲望开始在城市文化中出现,“因此,在西方城市化、工业化中产生的大众,…,他们对文化的态度具有明显的崇尚世俗的消费主义的特点。”这种生活观念的转变、消费欲望的上升逐渐转为一种社会的潜在需求,渐渐地,在当时一些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方城市,零售店开始出现了专门的业态形式——专业店、百货商店、连锁店,它们用低廉的价格、较为齐全的商品门类以及更为开放平民化的风格来迎合这种大规模、基于各种日常生活品的消费浪潮。
 
    而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生活资料领域,福特主义运用以“泰勒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原则进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城市文化视角下的零售业态演进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