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劳动法的经济伦理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082下载214次收藏

    摘要: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我们要引入人力资本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等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重构劳动伦理,重塑和谐劳动关系。
 
    关键词:劳动关系;劳动伦理;劳动争议;和谐社会
 
    一、人力资本理论对劳资地位之修正
 
    人力资本理论构建者西奥多·w. 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一国人力资本存量越大,质量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人力资本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掌握了知识与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能改善物质资本的生产效率。对此,舒尔茨用收益率法在验算了美国1929-1957年间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教育投资后,发现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竟高达33%,足以证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之后,人力资本的价值日显重要,大大缓和了原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对立,而且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新型的企业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要求企业更加关注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增加劳动者乃至社会对企业的认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之强化
 
    经济学和管理学把企业简单化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实体,企业员工被看做是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所必须的、旨在和机器设备投入相匹配的“活”的生产要素投入。企业管理的要旨,就是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以充分发掘机器设备的生产潜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呈逐渐弱化的趋势;企业本质上是一种受多种市场影响的企业实体,而不可能完全实行由股东主导的企业组织制度;考虑到债权人、管理者和员工等为企业作了特殊的贡献,可以说股东并不是企业唯一的所有者,因此,不可忽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后,企业奉行股东至上主义的英、美等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企业经营更多体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德国、日本以及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却迅速崛起。西方管理理念向利益相关者理论转变同我国目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论劳动法的经济伦理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