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公允价值计量沦为利润操控工具的建议
摘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新会计准则一大亮点,但对其运用也是利弊相随。对其运用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甚至可能使之成为利润操控工具。因此,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公允价值理论,制定完善各种法规制度和会计准则,加强会计监管力度,加强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防范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利润操控工具。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利润操控;防范的建议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中,明确地将公允价值计量列为五大计量属性之一,成为新会计准则一大亮点。公允价值计量能促使企业管理观念由利润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可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等一系列优点,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也是利弊相随,也会带来一些弊端甚至可能成为利润操控工具。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从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及特征出发,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途径,并就此提出防范建议。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由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双方,能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以上两个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基本一致的,均认为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市场价格,是一种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平等、自愿、理智进行交易的市场交易价格。这一市场交易价格的形成必须具备如下要件:交易双方必须熟悉市场情况,掌握足够的市场信息;交易双方必须平等、自愿进行交易;交易双方必须是理智的,有足够的交易时间。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较,它更强调时态,是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价格作为企业资产、负债的价值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是站在市场的角度来衡量企业价值的大小。
二、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不确定性、变动性和主观性。再加上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使得来源于活跃市场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公允价值可靠性受到质疑。这是公允价值计量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决定能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因素。
(二)可能增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波动性
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固然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的当时价值,但公允价值的频繁变动必然会导致以公允价值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波动性变化。而这些由于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变动,也许并不能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三)公允价值确定的技术方法难度大,操作性差,成本高
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该过程技术方法难度大,操作性差,同时与历史成本相比,取得公允价值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
(四)可能成为利润的操控工具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与资本相关市场还不成熟,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同时,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和公允价值资料获取的法律规范和会计准则尚未完善;再加上国内评估机构对公允价值评估的经验比较欠缺。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法律规范和会计准则环境下,容易导致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以达到其欺诈和其他非法的目的,使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利润操控的主要途径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应用十分谨慎,并要求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但任何非法或欺诈性行为均不会主动贴上“非法”的标签。相反,还会竭力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利润操控者正是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合法性来满足利润操控的非法需求。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利用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行利润操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八条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本准则第九条至第十三条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同时第九条规定:“长期股权投
防范公允价值计量沦为利润操控工具的建议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4:05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81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