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的运用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433下载235次收藏

    摘要: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灵活运用,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文章结合金融危机的背景,对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案例教学法;金融危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05新方案”的特点,在对原有课程的知识进行了整合、梳理、贯通的同时,也带来了教学过程中新的难点:一方面课程知识点的综合性大大提高,一方面“90后”的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价值观念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精髓与其严密的逻辑体系体现出来?如何针对“90后”的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使他们发自内心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真理?除了任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刻苦钻研,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之外,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一、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先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选择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收效良好。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分析其特点如下:
 
    (一)直观性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其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逻辑体系严密,内容丰富,理论性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上联系世界政治经济热点问题,如紧密结合课程相关知识点,对金融危机爆发背后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可以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理解。
 
    (二)生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听没听、听懂多少,掌握没有,要到最后的考试时才能得到检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思考,然后主动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认真地思考和分析,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进一步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根据不同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通过热烈讨论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三)严肃性
 
    案例教学法源于商业课程的教学,但是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思想政治理论课鲜明的政治色彩。在商业课程的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的运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