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初探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556下载262次收藏

    摘要: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价值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在对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工业遗产旅游的定义、开发模式和开发效益等问题。分析了北京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现状,并由此提出了北京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北京
 
    一、概念界定
 
    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将文化遗产定义为三类:文物、建筑群和遗址。其中,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俄罗斯的下塔吉尔发表了《下塔吉尔宪章》中写到:“政府应该通过促进工业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来积极阐释工业遗产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国内关于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的理论成果不多,并且主要以案例研究为主,因此研究发展的空间仍很大。
 
    关于工业遗产旅游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统一将工业遗产旅游划入遗产旅游的范围。深圳大学的李蕾蕾于2003年发表的《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中指出:“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方式,它属于广义的,还包括工厂观光的工业旅游。”
 
    此定义受到广泛的引用,但也有其局限性,定义中囊括了物质类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但却忽略了非物质类资源的吸引力。因此,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应包括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物质与非物质因素,如工业遗迹、工业建筑物、机器设备、我国传统手工业的工艺生产流程、生产技术、产品形态等,资源开发后形成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旅游者求知、求新、求奇、求特的旅游需求。
 
    二、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
 
    国外将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主题博物馆模式和公共休憩空间模式。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实践,归纳出工业遗产旅游的四种开发模式。
 
    (一)主题博物馆模式
 
    在工业遗址上建立主题博物馆,以此展示工业生产流程,旅游者能从中体验到工业区的历史感和真实感。还可以改造为艺术创作场所,开展艺术作品展览等活动。通过设立工业博物馆,开展具有鲜明主题的工业博览会,融合招商引资、商贸交易、旅游等活动,结合工业遗产旅游与会展旅游。主题博物馆模式主要以德国鲁尔区的弗尔克林根炼铁厂最为典型。
 
    (二)公共游憩空间模式
 
    在工业遗址上建造休闲娱乐设施,改建成工业遗址景观公园。同时整合区域内其他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传统旅游资源形成各种旅游线路,新型资源与传统资源共同作为旅游吸引物,创造更多效益。如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landscape park)——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三)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
 
    将工业遗址建筑群改造为一个集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大型购物场所,其中配有咖啡馆、酒吧和娱乐设施等。如澳大利亚墨尔本购物中心是在生产子弹的工厂遗址上改建而成的。
 
    (四)区域性一体化模式
 
    区域性一体化模式又称为德国埃姆舍公园(emscher park)模式,根据区域性综合开发目标,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初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