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儒家思想在我国管理实践中的价值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712下载193次收藏

 
    摘要:任何管理实践都根植于特定的民族文化土壤中,都镌刻着民族文化的印记,符合本国实际的管理理论是管理实践的先导。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投射到现代管理的架构上,能够凸显出发挥人性、实现价值、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正弥补了西方管理思想重科学轻艺术、重理性轻感性、重个体轻总体、重法理性轻情感性、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等局限性,对我国管理实践具有不菲的价值。
 
    关键词:儒家思想;文化差异;管理实践;西方管理理论局限
 
    如果以1911年泰罗发表《科学管理理论》作为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的开始,管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有将近百年的历史。经过各国管理学者的努力,管理理论和实践均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特别在西方,20世纪初以来,管理学派林立,新理论不断涌现,对西方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任何管理实践都是根植于特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中,都镌刻着民族文化的印记,西方管理理论并不一定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所谓“橘生淮南而为橘,生于淮北而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中西方不同传统文化下形成的管理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性,因此在我国必然会出现引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客体文化背景间的匹配问题。
 
    一、西方管理理论在我国管理实践中的局限
 
    (一)理性的管理精神,缺乏人文关怀
 
    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开始,西方管理学家就强调管理活动中的制度、规范和条例,提倡管理的模型化、数量化,这样过分重视理性而忽视了人的心理情感和社会需求,造成了管理的机械行为,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和对抗,影响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注重研究员工个体,忽略整体
 
    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是个人英雄主义,员工在企业中工作是对其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在理论界,虽然在泰罗之后的行为科学学派开始重视对“人”的研究,研究人的需求、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但研究的范围极少涉及群体的意识与行为,而大多是孤立的单个人。
 
    (三)刚性管理,忽视道德和素质的培养
 
    西方管理学家大多把注意力集中于企业管理的具体方法、制度、措施、规章、设备、机构等“硬性管理结构”上,突出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等硬性指标,而忽视了管理者与员工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对企业绩效的重要价值和贡献。
 
    当然,西方管理科学发展至今,管理学家也开始关注非理性因素及柔性因素在管理中的价值,比如人本管理、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柔性管理等可以说是西方管理科学的重要发展,部分弥补了过分强调理性、科学的不足。同时,从这些研究中,也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所闪烁的智慧的光芒,苏东水教授认为这正是对东方文化的复兴和回归,正体现了东西方管理的融合与创新。
 
    二、儒家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弥补
 
    儒家文化蕴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正弥补了西方管理思想重科学轻艺术、重理性轻感性、重个体轻总体、重法理性轻情感性、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等局限性。
 
    (一)“执其两端而用中”——中庸和谐
 
    孔子“中庸”思想是通过“中”、“和”显示事物对立同一性以及质量互变的辩证思维方法。中庸思维注重考察矛盾的两个方面,力求全面、均衡、灵活的统一,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在实践中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析儒家思想在我国管理实践中的价值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