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西南地区生猪养殖业政府补助绩效审计调查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818下载162次收藏

 
    摘要:2006-2008年,生猪养殖业经历了一轮大起大落的波动,这次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国家在2007年陆续出台的六项针对生猪产业的补贴政策。文章主要研究这六项补贴发挥了怎样的政策效果、政策执行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政策建议,旨在对今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生猪养殖业;政府补助;绩效审计
 
    一、研究背景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支柱产业,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2007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拉动了物价的全面上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稳定猪肉价格,保障猪肉市场的有效供给,减少猪肉市场供求平衡压力,调动生猪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加快发展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国家在2007-2008年陆续出台了六项针对生猪养殖业的补贴政策。这六项补助资金分别是: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生猪良种与猪种引进补贴;禽畜防疫检疫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补贴。
 
    本文主要以这六项补助资金在西南部某个地区的投入、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为主线,通过对该区30家年出栏数在3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进行调查分析,反映生猪养殖业补贴资金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并揭示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漏洞,深入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完善补助政策制度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客观评价补助资金取得的成效,完善补贴的分配、管理及使用过程,健全补助制度,对促进贯彻落实国家补贴政策、切实发挥补贴资金的政策效果、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养殖业补贴的政策效果
 
    调查中发现,补贴金额的高低确实影响到了各个养殖户的收入、成本和利润。
 
    新增建设规模越大的规模猪场,其补贴金额越高,头均养殖成本越低,出栏数、存栏数越高,总收入越高,效益越好。补贴政策的规模化效益非常显著。
 
    育肥猪的出栏价格在2006-2007年底持续上升,由于国家生猪产业扶持政策在2007年7月份开始执行,其效果在2008年初有了显著的效果,育肥猪出栏价格开始回落,中央政策基本达到了其意图。
 
    自2007年政策执行后,种公猪、种母猪的市场价格处于持续上涨走势,也就是说,生猪产业的扶持政策使得育肥猪的市场价格有所回落,但是由于资本涌入生猪饲养业,使得种猪的市场需求增加,市场供求关系变得供小于求,进而造成种猪的市场价格的上扬。
 
    三、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
 
    (一)设施规模未达要求
 
    有少数规模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并未达到申报时上报的建设规模,但基本达到政策规定的规模标准。
 
    (二)财务资料不健全
 
    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记录、财务资料都非常不健全,这既不利于各方面检查部门开展工作,也不利于企业本身的发展。没有对市场和自身情况清晰的把握,就很难将企业做大做强,调查中可以发现,规模猪场中较大的养殖场都是对历年来生猪市场价格、成本等发展规律相当了解的企业。
 
    (三)虚报数量
 
    在申报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时,存在虚报能繁母猪数量的现象。例如,某些养殖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西南地区生猪养殖业政府补助绩效审计调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