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思考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080下载145次收藏

 
 
    摘要:文章通过对献县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描述了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必要性,进一步结合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支付结算体系;支付服务组织;支付系统;非现金支付工具
 
    一、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献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辖内18个乡镇、467个自然村(500个行政村)。全县所有村、镇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普及了电视,互联网普及率(2007年)8.2%。献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河北43个产粮大县之一。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85亿元,粮食总产量3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860元。
 
    从献县的情况看,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呈现如下特征:
 
    (一)支付结算服务组织机构呈明显减少趋势,且在县城与县以下区域分布不均衡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逐渐撤销县以下营业机构。与此同时,地方性金融机构为了加强内控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也撤销了部分营业网点,造成农村支付服务组织机构不断减少。2008年末,献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共47个,比2003年减少16个,下降25.4%。在2004年到2008年的5年中,县城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减少6个,占37.5%;县以下营业网点减少10个,占62.5%。在全部营业网点中,有15个营业网点位于县城内,有32个营业网点分布在其他17个乡镇。每个营业网点服务的村镇范围较大,每个乡镇营业网点平均要为14个以上的自然村、4137个农户、14411个农民提供包括支付结算服务在内的所有金融服务。
 
    (二)支付系统向县以下支付结算服务机构延伸不到位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以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结算网络。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等支付系统基本上延伸到了县城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有营业网点,但是向县以下营业网点扩展、延伸的不充分、不到位,使得资金清算转移“通道”在县以下农村区域出现了“断头”,农村支付结算“通道”选择明显少于城市(县城),在支付结算方面呈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状况”。从献县的情况看,县以下20个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都接入了行内综合业务系统、人民银行建设的大小额支付系统、中国银联建设的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及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可以利用这些支付系统在全国范围内为客户提供资金汇划结算服务。但是,全国支票影像业务和人民银行支持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建设的农信银支付系统还没有在县以下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开通运行。县以下10个邮政储蓄网点至今还由邮政部门代理,只接入了邮政储蓄银行的行内业务系统,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建设的大小额支付系统、中国银联建设的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只能为客户办理本地、异地储蓄存款的存取,不能为客户办理资金结算、汇划等业务。
 
    (三)非现金支付工具品种较少、结构单一,银行卡受理机具在县城与县以下区域布放差距明显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票据和银行卡为主体、以新兴电子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格局。但是,在县以下农村区域可以选择使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较少。农村信用社是县以下农村区域支付结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但目前,献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乡镇营业网点只能为客户提供支票、银行卡、汇兑、委托收款等非现金支付工具,汇票、本票以及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尚未开办。受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制约、农民交易习惯和对非现金支付工具认知程度低影响,现金结算仍然是农村支付结算的主要方式。献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08年的业务量统计表明:现金结算笔数占结算总笔数的96.5%,现金结算金额占结算总金额的86.0%。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