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湖北嘉鱼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967下载218次收藏
    
    摘要: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文章在深入湖北省嘉鱼县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嘉鱼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及其农业产业现状,分析嘉鱼县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原因,总结其产业调整的经验,以期能对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湖北嘉鱼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嘉鱼农村产业结构现状
 
    (一)嘉鱼县农业结构
 
    13年来,嘉鱼农业种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民由单一种粮迈向多种种植,尤其是蔬菜和瓜果的种植与经营形成规模,成为特色,享誉全国,可谓“粮稳菜兴,优势凸现”。蔬菜种植已成为全县农业的第一大产业和主导富民产业,它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721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17元,分别是1978年的54倍和33倍。其中蔬菜产值达11.9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2400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4%、种植业总产值的70%和农民纯收入的54%。
 
    (二)嘉鱼县农业产品的运营
 
    1、三种类型营销方式。嘉鱼农业从营销方式而言,归纳为三种类型,即中介型、自营型、产销复合型。表现为:一是专门从事为外来客商代购代销的代办业务户,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代购手续费,采取这种方式的经纪人约占从业人员70%左右。二是专门从事物流运输中介服务,在客商、货运司机和本地代购户中间牵线搭桥,从中提取中介手续费。三是有既从事代购代销,又兼顾自购自销的经营户,他们在代购代销的同时,根据市场行情适时组织货源,联系车辆,将蔬菜直接运往外地农贸市场销售。四是有专门从事自购自销的营销户,他们长年通过与种菜农户签订供菜协议。五是有将所在区域内的蔬菜收购起来,然后依托于本县其他区域的代办业务户把蔬菜销售出去的“转手贩子”。六是有既搞蔬菜购销,又从事蔬菜种植的产销兼顾经营者,他们的年度购销额小,正在由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过渡。
 
    2、三种组织形式。嘉鱼农业从组织形式而言,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松散型、紧密型、个体型。具体讲,一是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平时以各自经营量多少获得利润,年终依据章程规定按股分红。目前,从事蔬菜经营的专业社有11个,入社社员3000余户。二是有由经纪人个人投资承办的物流信息中介服务部,全县有10多个。三是有由经纪人个人投资兴办的蔬菜营销服务部,全县有70多个。四是有由部分经纪人合伙组建形成的季节性蔬菜购销团队,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一般以牵头人家庭住所为联络办公点,采取股份制形式筹集资金合伙经营,所获利润按股分红。
 
    3、经营网点和营销人员分布不平衡。由于受地域、产业规模和交通等方面的影响,经营网点和营销人员的布局差异较大。一般地,产业发展较好,交通便捷的地区经营网点和从业人员较多,反之则少。
 
    4、物流单一。一是本地物流没有跟上,目前嘉鱼县较大吨位从事蔬菜运输的车辆几乎为零,全部蔬菜由外地车辆运输,这与庞大的蔬菜资源相比较,极不相称。二是销售地相对集中,市场还待开拓,从销售区域来看,蔬菜主要集中销往南北两端,东西走向较少,就连武汉这样近在咫尺的大都市,蔬菜进入量也是微其甚微。其市场有待开发拓展。
 
    5、产品相关延伸不够。一是交易市场缺乏。目前,嘉鱼县没有一个专门从事蔬菜交易的农贸批发市场,不利于形成规范、良好和成熟的市场交易方式。二是产品深加工不够。在蔬菜深加工、冷藏等项目建设方面,除潘家湾、新街两镇分别由个人投资建造有的小规模冷库外,深加工产业项目甚少。没有形成高附值的产品,产品只能卖大路货,靠走量盈利,方式单一,效益相对较低。
 
    二、嘉鱼县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成因
 
    (一)主观原因
 
    1、利润驱动——根本原因。嘉鱼县成为蔬菜大县,是靠自己探索发展起来的。农民在选择种植时,决策方式朴素,首先看到的就是利润。所以,利润是嘉鱼县形成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最根本的原因。
 
    2、农民偏好、习惯及经验摸索。嘉鱼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在中央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全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同时,不同农民结合自己种植经验和往年习惯,选择不同作物种植、分配不同作物比例等等。所以,农民群众经过多年经验总结,有了适合自己种植的方法。
 
    (二)客观原因
 
    1、市场的需求,价格的拉动。在当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湖北嘉鱼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