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源一体化研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257下载238次收藏
    
    摘要:文章介绍了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目前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源的创造才能,提出了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源一体化的主要构想。
 
    关键词:环渤海;人力资源;一体化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知识、技能、体力等形式方面的资本是人力资本,人们用在教育、卫生以及为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国内迁移方面的直接费用,乃至为了获得高层次教育而放弃的收入,构成了人力资本投资。用单纯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来促进生产发展,不如通过教育提高人的能力、发展科学技术来促进生产发展更为迅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高度评价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他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投资于教育比投资于物质设备更为有利,因此,资本积累的重点应从物力资本转向人力资本,他说:“当代高收入国家的财富是由什么构成的?主要是人的能力。亚当•斯密写出他很有创见的《国富论》一书时,他还没有料到这些事。在美国,国民经济收入的五分之一来自物力资本,即财产,而五分之四是来自人力资本。”为了证实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舒尔茨运用美国1929-1957年的统计资料,计算出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3%,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3%。
 
    人们常常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混同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是指一定时间或空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总和。通常,我们用一定范围内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的、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人力资源不同于人口资源,它强调必须是拥有劳动能力的人,而人口资源是由具有生命活力的人组成。同时人力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也有区别,劳动力资源强调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在达到法定劳动年龄之后,才能称作劳动力资源,而人力资源则可以把将要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包括在内。人力资源具有稀缺性和有用性,人力作为一种“既存的”或“外生的”资源应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及其收益的核算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所强调的人力资源的质量又与人力资本紧密相关。正是因为如此,在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众多的国家,人力资源丰富,但由于知识水平及相关能力较低,人力资本总量却很贫瘠。
 
    一、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源现状
 
    环渤海地区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从三省两市的范围来看,环渤海地区的面积约52.2万平方千米,而人口密度却达到每平方千米435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更为重要的是,环渤海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人力资源。一方面,环渤海地区拥有为数众多的高等院校,其中包括一批国内最著名的学院,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青岛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另一方面,环渤海地区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数也是全国之最。2004年,环渤海地区每10万人拥有在校人数2928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的1420人。此外,每年还有大量的区域外专业人才被吸引到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两市。
 
    丰富的人力资源与人才优势使得环渤海地区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科技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2004年,环渤海地区拥有三项专利申请数与授权数分别为65538项与30472项,各自占全国的比重为23.5%与20.1%。从各省市主要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指标看,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国比重高达57%,从业人员占31.8%,总产值及总收入也分别达到25.5%与29.9%。尤其是北京、天津,拥有大量的研发与创新机构,高科技园区林立,而且专业配套齐全。正是环渤海地区雄厚的人力资源与科技实力,使得环渤海地区向高科技领域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人力资源效益通常使用“创造百万gdp所需的人才数量”衡量,即人才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北京地区人才效益较低,仅为上海、深圳的一半。北京地区创造百万gdp需要5.96名人才,远远低于上海创造百万gdp仅需2.47名人才的水平,北京地区的人才效益不及上海的1/2。深圳地区人才效益与上海相当,其创造百万gdp需要2.83名人才。考虑到北京地区中央党政机关、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科研教育人才比重较大,并且这类人才并不直接创造gdp,在人才总量中减去此类人才重新计算人才效益,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人才效益虽有所改观(创造百万gdp需要4.67名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但仍然与上海和深圳存在较大差距。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源丰富,科技实力得天独厚,但是,环渤海地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却比较落后。北京的人才一般只集中在北京,向周边省市的流动和服务较少。整个环渤海地区人才分布不均衡,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发达城市与河北、辽宁和山东的大部分地区要实现人才开发一体化,必须以经济的同步发展为基础。比较而言,长三角、珠三角的人才流动很快,区域间可互相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早在2004年6月第二届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工作会议上,就已经通过了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源一体化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