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相应地,居民的理财需求也在持续增长。近年来理财产品发展迅速,正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主力军。文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个人理财是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明确个人客户的理财目标,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状况,从而帮助客户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近年来,我国居民的个人可支配资产快速增长,居民金融需求多样化和个人金融资产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这为个人理财市场带来了广阔前景。在巨大的理财需求吸引以及竞争压力驱使下,国内各银行纷纷推出了个人理财业务和相关产品,如招商银行推出的“金葵花”理财,工商银行推出的“理财金账户”,农业银行推出的“金钥匙理财”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猛,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由2004年的100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8万亿元,余额也已超过8000亿元。但在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的如下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研发层次较低
目前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名目众多,但产品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往往大同小异,缺乏技术含量。推出的某些组合产品,没有根据客户的理财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及实际的财务状况进行量身定做,只是简单地将同类产品的组合后推销给客户,使广大客户的个性化理财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在资金运作上,运作渠道雷同,不能满足客户的深层次需求。
(二)营销行为不规范,影响客户有效识别投资风险
虽然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均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揭示,然而银行许多营业网点没有在明显的位置张贴风险提示公告,而且少部分营销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为追求销售业绩,风险揭示不足,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偏好评,或随意评估,对客户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导致客户购买了并不适合的理财产品。此外许多商业银行的持续的信息披露工作依旧不到位,无法定期给客户发送理财产品对账单和公布理财产品净值,缺乏相应专业人士对产品进行分析,从而导致客户无法有效识别投资风险。
(三)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滞后
理财业务作为一项新型的银行业务,蕴涵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项风险。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大多设立了专门机构依照一套严密规范的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该项业务的风险管理。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体系,难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测、识别、计量、风险对冲,市场风险管控能力较低。2008年部分商业银行出现的结构型理财产品零收益现象无疑说明了这一点。
(四)信息系统支持不够
对客户的细分和管理以及产品投入产出的研究都需要强大的、先进的信息系统做后盾。目前多数银行的运行系统是建立在账户基础上的,信息很不全面,很难对其加以有效地分析利用,限制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此外,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保险、证券公司之间的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2:07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50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