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企业“以商引商”行为的理论分析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369下载211次收藏

 
    摘要: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结合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两个基础理论,以及恒基伟业“以商引商”的实践案例,从主体、载体、协助者和参与者四方面来分析说明企业“以商引商”行为理论。分析的成果,力求对通过以商引商谋求合作发展壮大的企业可借鉴。
 
    关键词:企业;以商引商;理论
 
    一、“以商引商”的基本内涵
 
    “以商引商”是招商引资的方式之一,也是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商引商”是近年来新产生的概念,还没有准确的定义可循,“以商引商”是某区域以某企业为主体进行招商,引进外来投资者到该企业所在区域进行相关性产业投资的行为。
 
    从投资方式上看,新引进的企业可以独资新办企业,也可以与核心企业参股、控股,甚至收购、兼并。
 
    从产品结构上看,新引进的企业大都从事与核心企业生产销售相同或有配套关系的产品,也可生产或销售其他产品。
 
    从结果上看,“以商引商”大都对招商企业和新引进的企业以及所在区域有利。
 
    从意义上看,企业“以商引商”,有利于企业合作和协作,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有得于企业更多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有利于形成企业集中和产业集群。
 
    从原因上看,因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会产生梯次扩散效应,表现为各生产要素从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流动,带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从社会效益上看,由于相关产业链的构建和形成,便于区域政府从地方发展、环境保护、收入水平、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进行宏观政策的调控和把握。但是,这种扩散效应不会自发发生,欠发达地区要想利用扩散效应发展本地经济,必须采取主动的姿态,主动承接这种梯次转移,与发达地区形成经济发展的对接。如今,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发展本地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个地方相互比优惠幅度、比政策扶持、比政府效率等,大搞优惠政策竞赛,既浪费资源又未见成效。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招商方式,由于没有形成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效果并不理想。与“以商引商”方式相比,政府招商声势大、活动多、成本高、见效慢,从国内很多地区,尤其是很多欠发达地区获得成功的经验来看,“以商引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的有效途径。
 
    区域内通过核心企业的园区建设,实现在区域内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链条,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整体发展。从企业个体角度考虑,区域产业链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带来了成本的降低;从整个区域角度考虑,将园区内企业看作超大规模的企业集合,各子个体之间形成的范围经济效应带来了效率的大大提高。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结合两个基础理论与一个实践案例,来说明企业“以商引商”行为理论。
 
    二、“以商引商”的理论基础
 
    (一)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因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而使收益增加的现象。有观点认为只要企业规模扩大就会产生规模经济。实际上,如果企业不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而是由增加经营内容或产品品种等其他原因导致规模扩大时,不会产生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产生于单一产品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的扩大,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所增加的规模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规模经济表现为,随着企业某一产品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长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直至最低化。依据规模经济产生的范围,可以把规模经济分为生产规模经济和经营规模经济。
 
    1、生产规模经济是指工厂生产能力的改变收益递减的现象
 
    工厂改变产品产量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工厂设计生产能力不变条件下,通过增减材料、工资、能源等可变成本要素来改变产量,工厂的生产能力不同,最佳产量也不同;二是通过改变工厂的生产能力来改变产量。生产规模经济的产生原因包括:满足最小技术效率的要求、分工的利益以及辅助生产节约。
 
    2、经营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企业经济收益不断增加的现象
 
    企业利用规模经济,既可以通过单个工厂的生产规模扩大,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获得生产规模的经济性,也可以通过经营数个最佳规模的工厂来获得规模效益,即形成相当于最佳规模数倍的总经营能力,这种大规模生产经营的经济性又称为多厂企业经济性。经营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有:采购成本节约、销售成本节约、技术开发规模效应、规模管理以及融资成本节约。
 
    (二)范围经济理论
 
    1、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企业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或经营两种以上劳务时,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日本经济学者植草益认为,范围经济效益意味着追加新的物品和服务进行联合生产要比单独生产的成本低。
 
    范围经济的形成与投入要素的多用性有关。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有一些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受技术特性的限制,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即使在最佳生产规模的条件下,也不一定能够充分利用全部要素。企业同时生产多种具有相关性的产品,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2、范围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
 
    (1)投入要素具有多重使用价值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用机械、标准化零部件和一般原材料等要素,大部分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可以适应多种产品的生产。利用企业的现有技术装备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有利于减少重复投资,降低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在制造业中还经常可以见到,生产某种产品的原材料能够同时生产系列副产品,当在一个企业中生产多种产品时,可以充分利用原材料的使用价值。
 
    (2)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
 
    企业增加经营品种,可以使价值链中的关联部分得到利用。例如,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培育的品牌信誉,具有扩散效应,同时经营多个产品,可以共享广告效应和品牌效应。另外,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的企业,利用专销网销售多种产品,可以降低平均销售成本。如果单一产品的市场需求不足以满足采购和销售经济规模要求,经营多种产品,可以分摊企业仓储设施的成本和运输成本,分摊收集信息的成本。
 
    (3)效率管理的覆盖面扩大
 
    如果企业管理者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很强的管理能力,扩展企业的经营范围,增加其他产品和业务,可以使经营管理者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不必增加新的投入。
 
    3、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是指沿着某种产品生产链扩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在企业内部连续完成原料生产,零部件生产和最终产成品生产等各个阶段的生产。企业通过前向兼并或后向兼并可以实现纵向生产一体化,也可以通过向上游生产阶段或向下游生产阶段扩展逐渐形成纵向生产一体化体系。纵向一体化也是范围经济的一种形式。
 
    企业选择纵向生产一体化的经济性表现:一是获得连续生产效率。有些产品的生产阶段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只有保持生产的连续性才能节约投入和保证质量。这就要求生产设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企业“以商引商”行为的理论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