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视角探析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摘要:农地使用权流转是推动农地适度规模化发展、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土地流转已在农村运行多年,但土地流转的美好意愿与现实中的流转问题矛盾重重。为解决这个矛盾使土地流转既符合国家政策,又顺应农民利益要求,文章对武阁寨村关于土地流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总结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反思这次调研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流转问题;调查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鼓励土地流转政策后,农村土地流转就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农民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态度是诊断土地流转病因,健全流转体系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我们深入武阁寨村对每个村小组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有效问卷150份,如实反映土地流转状况。
一、基本概况
(一)武阁寨村基本概况
武阁寨村位于博爱县金城乡南部8公里处,耕地面积1780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设施完善。近年来,该村在乡政府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方针政策的引导下,以鲜桃、洋葱、长毛兔养殖为重点发展对象,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全村共18个村民小组,2830口人,目前该村已有2/3的青壮年从经营土地转向了经营第二、三产业。
(二)调查情况(见表1)
二、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流转多为自发流转,流转合同不规范
调查中有88%的流转属私下交易,农户都没有向村委会登记备案。对于流转协议有50%农户是口头协议,35%是书面合同,15%是第三方证明。书面合同大多内容不规范,农户也没有通过合同鉴证,更不知去哪进行鉴定,致使合同内容缺乏合法性。
(二)土地流转后倾向“非粮化”经营
转入土地的农户中有75%的农户种植蔬菜、10%种植果树、8%进行养殖、7%种植粮食。在目前粮价低迷情况下,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的蔬菜、林果就成为土地转入农户的首选。
(三)土地流转层次低
调查的150户农户中,土地已流转农户只占到25%,平均流转面积2亩,平均流转期限4年。流转期限短造成该村流转关系不稳定,规模经营户不便作科学的长期规划。该村流转范围仅在本村内流转,没有形成跨村、跨乡流转;流转主体主要是本村农户与农户之间,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等经济组织还未参与进来。
(四)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滞后
该村和所属的金城乡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土地流转服务点。调查中有93%村民是从邻居和亲戚那里得知流转信息。流转信息渠道不畅,使得该村土地供求双方苦于找到合适的对象,任其资源闲置。
(五)土地流转后农民增收效果不理想
该村土地平均流转价格400元/亩,转出土地农户中还有7户是无偿流转。转入土地的农户在无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平均纯收益为853元/亩。土地流转后有28%的农户表示生活经济水平无改变,12%的农户表示变差,60%的农户表示有些改善。一些农户认为土地流转收益低,打算将转入土地转出或终止流转合同。
三、土地流转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民恋土情节严重,对农村土地流转起着阻碍作用
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讲,土地仍是其最可靠的依托和归宿。调查中有73%的农户不愿将土地转出,他们共同的想法就是把土地当做是今后的生活保障。造成农民紧握土地不肯放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方面: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播种、收获作业的面积和范围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弱。加上近年来国家的许多惠农政策,譬如减免农业税费、发放粮补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逆向刺激农民不愿转出土地。第二,随着农业比较效益的下降,部分农民为增加收入纷纷进城打工,然而中国相当一部分农民在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并不稳定,随时都有可能回乡重新种田。尤其最近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量农民返乡务工,更把自已的命运维系在土地上。第三,社会保
从农民视角探析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点击下载
上一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下一篇: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促和谐新农村发展
本文2010-08-18 10:10:5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32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