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研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372下载247次收藏
    
    摘要:在经济建设发展的进程中,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是21世纪高校教师加强提高自身的素质的有效途径。针对新时期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和改革方向,开拓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构建高素质团队,是现代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素质;人力资源;队伍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涵义
 
    (一)“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定义
 
    所谓“双师素质”,指教师既应具有讲师的理论水平和授课能力,又具有工程师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随着高校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各地区和高校对“双师型”教师划定了相对应的标准。总体来说,主要的约束条件是专业职称、技术职称、企业工作经历、应用技术研究成果等。
 
    (二)“双师型”教师的核心
 
    “双师型”教师的核心在于素质的体现。素质体现在教学的资格上,更反映在实践的应用上。“双师型”资格主要指对职称的约束。要求必须获得高校教师系列职称(一般为讲师及以上职称);“双师型”素质主要反映出教师的实际技能,要求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或相关职业岗位的相应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上岗证、职业资格证、技师证或工程师职称。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是以“双师型”资格教师为主体,以实践应用为支撑,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师资提出的基本要求。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特征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应推出实践教育的特色;在措施上,加大实践能力、多专业教学能力的力度,提高培养实践技能的主动性。
 
    (一)职称评审资格和专业技能证书相结合
 
    推行“双证制”培训模式,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高校教师职称资格是教师素质体现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鼓励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并取得相应的技能资格证书。在具体措施上,采取院企挂钩、院所挂钩的措施,同时规定专业教师外出学习的时间和次数,并系统规划学习专业的领域,使教师不仅拥有职业资格,同时拥有技能证明。
 
    (二)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模式相结合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求“双师型”教师根据理论课的开设安排实践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课程的数量在总课时中必须占有一定比例,并根据理论课程的总进度酌情安排,实现实践课对理论课的延伸作用。
 
    1、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考虑到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建立相对较为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基地的建设最好是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协议关系,对持续性开展教学实践提供保障。
 
    2、合理分配实践时间和教学时间。安排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事前策划,在结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基地参观或者实习。因此,要求教师具备协调和管理的素质技能。
 
    (三)校内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1、拥有“双师型”素质的专任教师的数量必须在教师总数中占有一定比例。“双师型”教师是适应市场发展,适应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就业市场在向学生做出新的要求的时候,实际上是对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出新的挑战。
 
    2、建立一支相对稳固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这对于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掌握的先进技术、实际操作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弥补校内专任教师的不足。并培养这些人员成为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另一方面能弥补专业教师技能性差异。
 
    三、构建“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方式和途径
 
    (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推进人力资源整合
 
    人力资源广义上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