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043下载247次收藏
    
    摘要: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中国人民的先进分子,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不仅应当具备一般人所应有的荣辱观,更要具有高于常人的荣辱观。文章对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构建大学生荣辱观提出了几点建议,同时更为新时期培养和构建大学生正确荣辱观进行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策
 
    所谓大学生荣辱观是指用光荣和耻辱的概念评价大学生的行为和履行社会义务而形成的道德观。但是目前,社会文化环境日趋复杂,大学生的荣辱观念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针对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进教材,引进课堂,引进学生头脑中,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更为新时期培养和构建大学生正确荣辱观进行探索。
 
    一、当前大学生荣辱观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使得部分大学生以无私奉献为荣、见利忘义为辱的人生观发生偏移。新时期的大学生应以共产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用无私奉献、集体主义、重义轻利等优良传统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但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利益成分多元化,使得不同地区、不同人员之间拉大了彼此间的收入差距,也使得社会上涌现了一些高收入的阶层。这对以无私奉献为荣、见利忘义为辱的优良情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突出其教育的针对性,我在报纸中看到一篇对大学生社会荣辱观的问卷调查,从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调查中显示,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他们热爱祖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崇尚科学,遵纪守法。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24.4%的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损人利己行为,有高达40%的学生对“以诚实守信为荣”不以为然,有22.2%的学生崇尚高消费的消费理念。具体表现为:
 
    (一)利己主义倾向严重
 
    调查中发现,有76.10%的大学生能够以团结互助为荣,对待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等互助行为持认同态度,但也有接近20%的大学生对于食堂打饭加塞儿、随意践踏草坪、课堂接打手机等行为认为无所谓。可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自身利益与大众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以自身利益为重,而且对这种选择没有羞耻感,认为理所当然。这种状况的存在恰恰与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取向上的自我化倾向是一致的。
 
    (二)诚信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对待拾金不昧等中华民族传统诚信观念有认同感,在回答拾到钱物后会怎样处理时,93%的大学生都选择了积极寻找失主或送交有关部门处理。但是,在回答答应别人的事是否总能办到时,只有28.41%的大学生作了肯定回答。另外,在回答毕业时签约后又有更好的单位同意聘你,你是否要与原单位毁约时,只有37.5%的同学非常坚定地回答不会毁约;而回答在工作学习中是否有过舞弊或抄袭的行为这个问题时,接近30%的同学承认有着不同程度的抄袭行为。可见,当代大学生传统的诚信观念正在逐渐淡化。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在价值目标选择上的短期化、功利化影响的结果,以及与在价值评价标准中对真假、是非、美丑、善恶等问题含糊不清,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致了诚信观念的淡薄有关。
 
    (三)艰苦奋斗作风弱化
 
    在进行“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崇尚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对待公共资源的使用问题以及食堂的剩饭剩菜问题上都能够本着节约、节俭的原则来对待。但是,当问到是否会因自己的吃穿住用不及他人而感到羞愧的问题时,有21.56%的学生表示经常或偶尔感觉到羞愧。另外,当问到消费理念怎样的问题时,接近30%的学生回答追求时尚、讲究档次和品牌。可见,艰苦奋斗作风正在逐渐弱化。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贫富差距的拉大,出现了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现象,加之学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