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土地整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298下载241次收藏
    
    摘要:人多地少和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解决这种矛盾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后备资源不足和资源合理利用的限制;二是通过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改造已利用土地,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土地地力,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土地的需要。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土地整理作为一种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式,对于改善我国的农业生产土地,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土地地力,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土地的需要、解决人地矛盾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应该完全着眼于土地数量的提高,还应该着重于占补的质量、数量的平衡,并且要注意环境和生态的效应。
 
    关键词:土地整理;现状;取得成就;突出问题;发展策略
 
    一、土地整理的内涵和要求
 
    土地整理是指人类在土地利用中不断建设、改造,并重新配置土地资源的过程,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率的重要途径。我国土地整理要求各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意耕地资源的动态平衡。这就要求做到3点:首先要实现数量的平衡,即“占一补一”;其次是要注意质量的平衡,通过土地整理补充的耕地,不能只看面积和数量上的平衡,也要考虑其地力水平是否平衡,而且在耕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补充耕地的地力水平应有所提高,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耕地产品数量的需要;最后是要做到耕地环境的平衡,要防止污染,如果补充耕地的数量和地力或耕地的总生产能力都达到了要求,可是耕地的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那么还是会威胁到粮食生产的安全,看似补充合理的耕地事实上仍有一定改进空间的。
 
    二、土地整理现状
 
    我国自2001年国土资源部下达了首批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开始,截至2005年底,累计安排8批国家投资项目,共计2259个,总投资近290亿元,累计已下达资金250亿元。土地整理工作大范围开展的同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
 
    (一)已经取得的成就
 
    1、投资方面。在经济发达的重点地区,加大了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因为粮食主产区一直是确保国家粮食供应安全的命脉,保住了粮食主产区的耕地,就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从2001年至今,已下达预算的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有超过2/3安排在国家粮食主产区内。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自治区)共计安排项目1537个,占下达预算项目总数的68%。同时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确保共同、平衡、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合理的土地整理。
 
    2、制度方面。措施的具体推行离不开制度的可靠保障。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土地整理卓有成效。从2004年下发的《关于改进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入库管理的通知》,标志着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程序的改革,到《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进一步下发项目管理权限,促进合理确定项目管理权责,改进项目管理方式,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制度正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3、专业队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是国土资源部负责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体现在国土资源部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1998年成立时的十几个人,到现在成为国土资源部的大部门,并成为举足轻重的部分。而且专业人员除了数量上的进步还有质量上的提高,国土资源部积极从各高校引进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析土地整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