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独立学院《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在教学理念、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3个方面如何改革的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汽车检测与诊断;教学改革
一、前言
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汽车的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随之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日益发展的态势对高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锻炼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成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点。
独立学院这个新兴的办学模式,随着学校的发展,在教学理念、选用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都要有所创新,找到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模式。传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现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一方面要考虑到独立学院本身的特点,独立学院的生源属于第三批本科,录取分数在450-500分之间,其学生的质量与母体院校的一、二批本科学生有很大的差距,传统院校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方式不能完全照搬过来应用到独立学院,所以有必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理念和教材选用方面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是汽车相关专业都应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掌握情况。所以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选用教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整体水平。
二、转变教学理念
独立学院不同于重点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理念不能照搬重点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独立学院能否真正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关键在于能否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现在,多数独立学院师资力量不足,企业办学经验不足,依附于校母体院校的教师担任骨干教师,存在着兼职教师将母体院校教学理念直接应用于独立学院的情况,独立学院渐渐摸索到了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在讲授《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过程中,有些学生反映理论课时偏多偏难,三本院校学生功底欠佳,如果照搬本部教学理念,使得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听不懂,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每个环节都为学生动手、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独立学院学生多数家庭条件好,学习基础差,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但愿意动手操作,哪怕是做错了,以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机械系为例,每年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青年设计大赛等非常积极,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说明学生的动手意愿很强,在教学《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过程中,就应该采用适当方法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人的思想教育上,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先教学生怎样做人,再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提升学校声誉,学生就业以后才能做的更好。
三、教材选用
教材选用上应与一本、二本院校有所差别。建立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课程内容体系,通俗易懂,易教易学,巩固和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理论更要联系实际,注重实用,突出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一方面,选用符合独立学院教学理念的教材,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特点,因材施教。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正在积极组织编写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教材,在实践中摸索,采用本校内部教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培养独具特色的毕业生。
教
独立学院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点击下载
上一篇:浅谈启发式教学下一篇:电气系统导线接触不良相关问题探讨
本文2010-08-18 10:09:42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13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