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摘要:文章从失业这个社会问题入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失业的历史成因,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或者说工业化过程对于经济体系,特别是对其劳动力市场的独特影响,创造了产生某些体制发展的环境,社会保障制度就是这些体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要保证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社会保障制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社会保障的改善对经济的促进效应应是间接的、长期的。因此,应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也是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失业;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
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萧条证明了,仅仅依靠劳动力市场本身,并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劳动力供求的全面均衡,取决于整个经济体系中各基本市场之间的联系。只有从宏观经济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失业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建立健全一个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解决由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等社会问题有着现实意义。
一、失业的理论分析
(一)失业的内涵与类型
所谓失业(unemployment)是指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
1、自愿性失业。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2、非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经济学中的所讲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1)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具有过渡性或短期性,起源于劳动的供给方。(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3)技术性失业,是由于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或者是技术进步使得劳动力需求下降。(4)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即人们收入下降,产品需求大幅度下降的行业,周期性失业情况比较严重。
3、隐蔽性失业。隐藏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产出并没有做出贡献的人,即“3个人的活5个人做”。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出水平没有下降时,即存在着隐藏性失业。
(二)造成失业现象的经济因素
1、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首先,技术进步的过程要求劳动者素质随之相应提高,被淘汰下来的劳动力由于素质较低一时难以找到工作或因需参加培训而暂时离开就业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结构性失业就会出现。其次,由于技术条件不同、缺乏就业信息,被取代的劳动力在从某一类工作向另一类工作转移时,将会遇到相当大的障碍。最后,由于各部门间技术进步速度和需求增长速度的差异及时间的不同步性,被一些行业所淘汰的工人可能需要在劳动力市场等待一些时间甚至最终也未能找到工作,从而引起劳动力市场摩擦性失业或净失业。
2、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一方面,要维护整体经济效率,淘汰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这就使一些低素质的个人或
论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点击下载
上一篇:关于江门市积极融入珠三角经济共同体的研究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细分研究
本文2010-08-18 10:09:3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10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