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
摘要: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否满足农村、农民、农业的需求是当前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文章以贵州花溪农村合作银行为样本,通过阐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探讨农村合作银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模式,为合作银行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和合作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金融支持
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部门,尤其是与农村经济紧密相联的农村金融机构,对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择了贵州花溪农村合作银行为分析样本,分析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提供的金融支持,以此来探讨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方向。
一、花溪农合行支持区内新农村建设的概况
花溪农合行是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开展后成立的首家农村合作银行。自其于2004年5月份成立以来,始终遵循服务“三农”的宗旨,一直充当着支持当地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柱的重要角色。截止至2008年末,银行已累计向花溪“三农”发放“小额农贷”12.3亿元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为当地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切实的金融支持。
尽管近几年花溪农合行的“小额农贷”在整个贷款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绝对数量仍是在不断上升的(见图1)。
对2008年年初贵州省遭受的持续雪凝灾害,花溪农合行以确保专项贷款信贷资金足额到位和确保帮助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为工作重点,专门为此设立信贷专柜,搞好资金服务,极大降低了凝冻给“三农”造成的损失。
二、花溪农合行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时遇到的问题
处于“老、少、边、穷”贵州省内的花溪农合行,其在实际的支农工作中,受到了一些外部、内部环境的制约,削弱了其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所提供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区内经济条件制约了花溪农合行的发展后劲
2007年花溪区(县级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9331亿元,预计2008年的生产总值将超过55亿元。尽管这个数字在贵州省的县级行政单位中已属于上游水平,但与中东部的县级行政单位相比,差距仍很大。而同样拥有诸城农村合作银行的山东诸城市(县级市)200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50亿元,同样拥有河津农村合作银行的山西河津市(县级市)2008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1亿元,几乎是花溪区的4-7倍。
花溪区地区生产总值低的现状从宏观上直接限制了花溪农合行这个金融机构的持续快速发展,制约了其吸储能力及放贷能力的提高,还有一些较高层次的金融服务因此不能开展。
(二)区内诚信建设及信用环境情况较差
尽管在2006年8月份至11月末,花溪农合行对全区农户重新建立了信用档案,此次共建档5.2万户,评出aaa级农户1.2521万户,占全区农户的23.9%;aa级农户3.2103万户,占比为61.4%;a级农户3959户,占比为7.6%;等外级471户,占0.9%;建档但未能评级的农户3246户,占比为6.2%。但目前花溪农合行全体信贷员在放贷前并不参考信用档案,而是需要填写一份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审批表,但有的项目如学历、家庭总资产、家庭人均收入等,信贷员是在无证明材料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询问贷款者给出的,这就决定了最后量化评分结果的失准,因此对农户的级别也有失公正。
另外,由于花溪农合行发放的贷款是按季度收取利息的,但是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的贷款者是不主动到银行交利息的,随意拖欠甚至是恶意拖欠的现象经常发生,这扰乱了信贷员们的正常工作秩序,迫使他们抽出本该用于发放贷款的时间去下乡收利息,还造成其他想贷款的人因不能联系到信贷员而无法及时贷到款。
&nb
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9:19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06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