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与会计造假关系的研究综述
摘要:对于管理层激励与会计造假的关系,国内没有专门的研究,国外则比较系统和规范。然而,由于中外国情和体制不同,国外研究成果对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从货币薪酬激励、管理层持股和两职兼任状态3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管理层激励与会计造假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简单的评述,并指出了我国根据自身国情研究该问题的必要性。
关键词:货币薪酬;两职兼任;管理层持股;会计造假
一、引言
自公司制度建立、两权分离以来,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就一直存在,两者之间利益的不一致以及信息的不对称,致使管理层有动机也有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会计造假来侵害大股东的利益。会计造假案件频频发生,引发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对管理层进行激励的主要方式有3种,即货币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和控制权激励,本文拟从以上3方面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和会计造假关系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简单的梳理和述评。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一)货币薪酬激励与会计造假
watts等(1986)研究就表明,管理者报酬契约在减轻委托——代理冲突的同时,也使管理者产生了操纵利润的冲动,同时,会计信息在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呈不对称分布也使得管理者有机会对盈余数据进行操纵。师萍、杨询和赵明(2003)指出某些上市公司的经理人,由于公司支付的名义报酬偏低,他们需要通过种种活动而得到灰色收入或者享受在职消费,因此他们需要操纵会计人员“舞弊”,以获取较多的额外收入。葛家澍(2003)指出美国上市公司频频爆发财务丑闻的直接原因是上市公司的利润率下降,导致股价低迷,这直接影响了经理层的丰厚利益。韩丹、闵亮和陈婷(2007)发现管理层货币薪酬与会计造假存在负相关关系,对管理人员进行薪酬激励,能减少会计造假的动机。
(二)管理层持股与会计造假
yeo和tan等(2002)研究表明,收益质量并不总是随管理者持股比例增加而提高。管理者持股比例处于较低水平时,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者持股比例正相关,然而,当管理者持股比例处于较高水平时,这种关系反转了。梁杰和王璇等(2004)以被证监会公开查出的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舞弊公司的经理层等方面特征,发
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与会计造假关系的研究综述
点击下载
上一篇:浅谈项目团队管理下一篇:信用卡业务中特约商户的风险与防范
本文2010-08-18 10:08:5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99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