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078下载268次收藏
   摘要: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人力资本普遍存在投入不足,农村人力资本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政府应对此承担起主导责任,重视并切实加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同时激发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形成多元循环累积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长效机制
 
    一、安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按照舒尔茨的观点,人力资本包括医疗保健、在职培训、正规教育、成人学习项目、就业迁移5大类。在此基础上,本文所指的人力资本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健康、非农转移等4个方面。
 
    (一)农村劳动力总体受教育水平较低
 
    舒尔茨认为,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方式。然而,安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见表1)。
 
    由表1可见,安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文化程度构成中,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比例占45.8%,中学文化程度的比例占53.1%。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安徽农村劳动力资源高中及以上比例(9.3%)低于全国(11%)和中部地区(11.5%)平均水平。
 
    (二)农村劳动力参培比例较低,培训时间较短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劳动者技能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随着非农产业的资本密集度不断提高,是否拥有技能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然而,安徽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比例低,培训时间也较短。
 
    我们利用节假日对安徽省的阜阳、亳州、宿州、淮北、芜湖、蚌埠6个地级市中的30个村的300户农民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整理的数据如表2所示。
 
    对于参加培训这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有82.15%的农民认为有用,只有2.31%的农民认为无用。关于对培训意愿的调查,45.02%的农民希望学习一技之长,开辟发家致富门路,26.38%的农民希望接受农业种植方面的培训。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只有12.8%的被调查者参加过短期培训,他们的平均培训期限只有32天。较低的参培率、较短的培训时间导致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职业技能。
 
    (三)农村医疗保健投资偏低
 
    1、农民就医报销率偏低。虽然农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问题基本解决,但参合农民就医报销率与城镇居民就医报销率相比偏低。根据统计资料,2008年末全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4523.9万人,参合率90.12%,基本解决了农民参保率偏低的问题。在具体金额方面,规定新农合住院补偿比例,乡级医院为60%,县级医院为50%,县外协议医院为40-50%;保底补偿不低于20%。然而与城镇居民的补偿比率相比,这一比率明显偏低。
 
    2、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农村传染病、地方病等预防控制问题还十分严峻,食品、环境安全与健康问题还很严重,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专业人员素质偏低,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农村卫生问题尤为突出。
 
    (四)非农转移存在诸多问题
 
    非农转移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它可以带来发展空间的扩张和与新的生产要素结合的机会,因而非农转移本身就是影响个体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
 
    1、大规模异地转移给农村带来负面效应。据《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2006年全省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119.07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45.7%。农村劳动力大量异地转移一方面开阔了农民的眼界,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也给农村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大批青壮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给输出地方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失血”,农村基层组织后备力量薄弱,加速了土地置荒;“留守”子女教育难,“空巢”老人赡养难等。
 
    2、异地转移本身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组织化程度低。据统计,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输出90%以上处于无序转移状态,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较大。劳动力转移大部分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