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欧阳修《朋党论》,悟人才选用之道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611下载250次收藏

    摘要:朋党是困扰北宋政坛和文人命运的一个沉重的话题,作为北宋政坛和文坛代表之一的欧阳修,他的“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的朋党观对当时及现在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在对欧阳修的生平、主要政治思想等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深刻剖析其政论名篇《朋党论》,探讨其对当今人才选用问题的借鉴意义,从而得出在组织构建中要“退小人,用君子”,构建优良团队的结论。
 
    关键词:朋党论;欧阳修;朋党定律;君子;小人
 
    庆历三年(1043),欧阳修作《朋党论》一文以还击保守派人士对主张变革的革新派人士所谓“朋党”的攻击。在文中,欧阳修指出,小人没有朋党,因为他们只是因为暂时的利益相同而勾结在一起,只有君子之间才存在朋党,他们志同道合,同心共济。朋党本为贬义,欧阳修这一颇具颠覆性的观点可以说在当时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对于今天的人事问题,《朋党论》依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人才招聘选拔中,如何辨别君子、小人?在组织构建中,如何建立一支由君子组成的真朋团队?如何发挥“君子”在团队中的作用?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都能从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得到启发。
 
    《朋党论》一文为欧阳修上给仁宗皇帝的一篇奏章,也是一篇富有战斗性的政论,历来享有盛名,为人称道。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改革派中坚分子范仲淹、韩琦等人上台执政,欧阳修也由滑州召回京城,受命为太常丞知谏院。他们深感朝廷承平日久,积弊日重,危机四伏,故而思欲有所改革。在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倡导和推动了“庆历新政”,以革除固弊为重点的改革由此进行。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侵犯了保守派大官僚集团的利益。保守派到处散布流言,攻击范仲淹等人私立朋党,朋党之论渐起。为了驳斥保守派的流言蜚语,欧阳修写下《朋党论》一文来阐述所谓朋党与政治及国家兴亡的关系,回击政敌的恶意中伤。但是改革的结果是皇帝最终退缩了,欧阳修和其他改革者都遭到贬谪,庆历新政很快夭折。尽管如此,欧阳修的《朋党论》还是给了保守派以沉重的一击。
 
    一个人立于社会,并非是孤立的。在他周围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亲戚、同学、师徒、同事……每个人都归属于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群体或“圈子”。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三五为朋,八九成党。自古以来,各朝各代,朋党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唐穆宗时期,史称牛李“朋党之争”在朝廷上互相攻讦倾轧达四十年;东汉有“党锢之祸”;魏晋南北朝有士族门阀;宋有“元佑党人”;明有东林党、清流与严嵩一党的激烈斗争;清有帝党、后党;国民党内有黄埔系、cc系、政学系等。纵观历史演变,些许利国利民之策之所以被曲解、遭搁浅,之所以令不行、禁不止,问题大都出在“退君子、用小人”上。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就牵扯利益分配的问题,有利益分配的问题就有政治。而不论是国家政治还是企业政治中,朋党都是最集中的体现。正因为朋党的存在,让利益的分配变得很难公平,所以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朋党的危害都是巨大的。朋党问题被归为是中国历史千年不变的九大定律之一,即“朋党定律”。种种史实表明要想完全消除或是避免朋党是不可能的事情。贵在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正如欧阳修所言,“执政者不必害怕朋党,而在于分辨贤愚选用真朋,清退伪朋。”也就是说,朋党的存在本身并没有错,重要的是分清小人和君子,清除组织中的“小人”,大胆任用“君子”。下面就以《朋党论》中的观点为基础,从几个当今人才选用方面的问题入手阐述其应用意义。
 
    一、在人才招聘选拔中辨别君子、小人
 
    在人才招聘选拔中,如何辨别君子、小人?众所周知,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因此为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人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败。从欧阳修的《朋党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小人和君子的定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读欧阳修《朋党论》,悟人才选用之道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