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广东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一、基本情况介绍
近年来,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持续增长,2009年应届毕业生达33.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4万人,加上外省到粤求职以及往年暂缓就业的学生,2009年在广东求职的人数将超过50万人。仅广州地区预计2009年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将达15-20万人。
2009年广东省各种用人需求普遍减少,省教育厅举办的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进场用人单位数和招聘岗位数比去年同期下降20%,普通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和就业意向总体比例为71.93%(详见.表1、表2);签约流向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郊区、县级市和市外等基层单位,且试用期待遇一般从去年的1800-2300元/月降至800-1500元/月。而高校云集的广州地区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供给量一度为人才需求量的3倍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二、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出口减速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行业的出口减少,尤其是加工贸易减速更为明显,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就业无疑会带来不利影响。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的回落,可能减少了1200-2000万个就业岗位。
(二)政策导向
从2008年开始中央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使不少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减少。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2009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
(三)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
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和禁止类的项目,从严从紧控制信贷投向。都直接导致劳动力需求量的减少。
(四)企业成本上升
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工成本,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影响较大。
(五)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差异
我国高校普遍扩大了招生规模,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调整是立足于学校师资条件,专业相对集中且新专业增多,与市场和社会需求不十分协调,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就业难度相对增大。
(六)大学生自我定位过高,就业观念局限
许多高校毕业生对国家的就业形势和相关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不清晰,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影响。调查显示:29.85%的毕业生首选外企,25.8%的毕业生选择国企,15.20%毕业生选择政府机关,仅有8.23%和6.42%的毕业生首选民企、私企。大多高校毕业生成堆挤在在珠三角地区、高薪部门、环境好以及专业对口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知名企业寻求就业,不愿意到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基层及民营单位工作。
(七)就业困难群体多重叠加,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受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同比下降10.9%;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5.41%,其中高校毕业生求职同比增长90.4%;第二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由去年的2.56%上升到2.69%。据测算,2009年还有30万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以及125万本省农村劳动力需要就业,这些群体叠加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量矛盾。
三、广东省已经采取的促进就业办法
广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制订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在“四个扩大、三个明确、两个放宽、一个创设”上进行突破,积极推进就业政策的实施,同时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导、统筹、协调高校毕业生工作;各高校积极行动,有力地推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就业
2008年,广东省共选聘了624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今明两年计划选聘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还提出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锻炼、完善保障激励机制、规范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等三大对策。省
金融危机下广东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点击下载
上一篇:广东流动人口人力资本配置与产业结构关系探讨下一篇: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本文2010-08-18 10:08:16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89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