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广东流动人口人力资本配置与产业结构关系探讨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964下载205次收藏

    摘要:最近两年学术界提出“民工短缺”是珠三角长期以来不重视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理性反映,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来缓解民工短缺。文章针对近年来广东省民工短缺的结构性变化,从分析广东产业结构与流动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动入手,初步探讨了广东流动人口人力资本配置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并对如何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配置——低技能型和高技能型劳动力组合在一起,以既保住珠三角相对于其他经济区的比较优势,又更好地促进流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实现相应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工短缺;流动人口;人力资本配置;产业结构
 
    一、由“民工短缺”引起的思考
 
    前一阶段各种媒体报道的“民工荒”闹的沸沸扬扬,各种报告表明:各类企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民工短缺情况尤以珠三角为甚,并且流失的民工“用脚投票”,纷纷北上,跑去长三角或其他地方找工了。最近两年学术界提出“民工荒”是珠三角长期以来不重视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理性反映,是广东省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市场信号(谌新民,2007)。一些学者认为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优势正在逐渐减弱,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必须向高级化转型,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升级(李德友,2006)。即认为:因为传统的制造业结构低端化导致民工工资低、待遇低,所以民工不愿意在珠三角干了,一部分去了别的经济区域或回乡务农,出现了珠三角“招工难”的局面,因此如果要提高民工工资,就得提高劳动力成本,那么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来缓解民工短缺,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民工短缺的深层次原因。
 
    以上学者的观点都是从广东省产业结构这方面考虑的,没有把流动人口的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谈,并且只考虑到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普通工短缺的问题,没有看到近年来广东省民工短缺的结构性变化,针对珠三角一贯以来的产业模式来看,产业结构升级这种措施对于短缺低技能型劳动力——普通工和短缺高技能型劳动力——技工及高级技工这两种情况同样适用吗?同时这种观点也隐含了产业升级与劳动力流动是同步的,那么对于流动人口这个特殊的劳动力群体来说,情况果真如此吗?也就是说,产业升级了是不是就可以完全解决民工短缺的问题呢?抑或会不会引起更大规模的民工短缺,产业升级会不会引起流动人口的逆向流动?如何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配置——低技能型和高技能型劳动力组合成一个均衡点,可以一方面保住珠三角相对于其他经济区的比较优势,一方面更好地使得流动人口的就业结构也实现相应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呢?本文将尝试探讨这些问题。
 
    二、“民工短缺”现状
 
    (一)珠三角“民工荒”初现(2004-2005年)
 
    2004年春开始,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民工短缺现象,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缺工最为严重。从需求总量上看,根据广东省农调队的调查报告,2004年下半年广东全省短缺民工估计100万人左右,其中仅深圳、东莞和佛山三市的民工短缺就达43万人。
 
    从结构需求上来看,企业对劳动力的技术要求还不是很高,企业用工需求量最大的还是普通工人。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广东省劳动力供给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供求总人数占总供求的50%左右。以2005年第一到第四季度,制造业分别以44.76%、47.08%、46.86%和56.27%的需求比重占据各季行业需求的首位,而第四季度更是高出居第二位的批发零售业的39.62个百分点。可见,劳动力供给短缺情况最严重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其中,部分台资企业和中小型私营企业缺工更为严重。
 
    (二)珠三角“民工荒”的最新情况(2006年至今)
 
    自2004年1月广东东莞首次被官方确认民工荒至今,“民工荒”随后便波及整个珠三角。企业调查显示,2006年春季珠三角用工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企业比重为23.9%。从结构需求来看,省劳动保障厅发布数据表明,2007年节后广东不存在“民工荒”,主要缺技工。
 
    在最新的民工短缺情况中可以看出,对比2005年之前的情况,此时珠三角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广东流动人口人力资本配置与产业结构关系探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