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的学生班级量化管理
摘要:班级作为高校学生的基本组成单位,各种教学及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文章就高职高专工科院校学生班级量化管理中现存的一些问题和在实践中应遵循的一般原则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高专;工科学生;量化管理;原则;实践
班级作为高校学生的基本组成单位,各种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加强高校班级管理是顺利完成各种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在班级和学生管理中,量化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借助于对班级和学生学习、工作、纪律、精神风貌、生活卫生等诸多方面的评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果。
一、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班级量化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最近两年的高职高专工科院校量化管理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果只依据不成系统的、简单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班级的优劣,量化管理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给学生的发展和班级的管理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
(一)实施细则没有紧扣高职高专工科学生的特点
由于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的学生及其培养目标有其一定的特点,仅仅依据相关粗线条的量化管理规定是不足以做好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目前实施的班级和学生管理的量化项目还存在一些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必须针对高职高专工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班级量化管理的细则,包括量化的项目和相关的评分、评价标准。
(二)对量化管理的看法本末倒置
对于量化管理,老师和学生都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误区,应进一步理解评分量化不是评价的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对班级和个人实行量化管理并不仅仅是为评奖评优评先进提供相关依据,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激励学生更好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班级量化管理方法单一
单纯的进行量化管理会降低教育的效果,一些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一定行为或者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是出于自觉,而是为了赢得分数,久而久之助长了学生的功利思想,使学生形成了双重人格,或者对学校的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和不满,对学生长远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班级量化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量化管理作为一种学生、班级、年级乃至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量化内容和量化方法上应该切合管理的实际目标,体现管理对象的特点,但是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班级管理的手段,却有共同的原则需要我们遵循。
(一)稳定性原则
量化管理作为一种长效管理手段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稳定不但是对量化管理内容的要求,也是对量化管理实施的要求。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者还存在管理随意的问题。在量化管理细则中随意制定一些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制定的不科学,在管理实施之初又没有对学生进行详细说明,从而造成管理漏洞、重复劳动,也大大影响了量化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在量化管理实施过程中,一些管理者不能持之以恒,在实施过程中或一个量化周期结束时,随意更改量化项目、改变规则,造成“虎头蛇尾”、“言而无信”的不良影响,甚至失去学生的信任。
所以在对学生班级进行量化管理时,首先应仔细推敲量化管理的项目和内容,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量化细则。比如我们设定班级量化的管理的项目包含:学习成绩、思想作风、教室寝室卫生、早操晚寝、素质拓展等一些项目,每个量化周期都要对这几项内容进行考核,使量化管理的项目和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使学生有章可循。如果在实施中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也应尽量避免中途改弦更张,可以在征集意见、充分论证后,从下一个周期开始实施。
(二)系统性原则
进行量化管理不但要求量化管理的内容和实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需要形成系统,对班级和学生量化管理不系统,就不能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十分公平的评价,并且容易造成学生两级分化:好的愈好、差的愈差;以及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在守纪和进取方面分化严重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短周期量化管理的基础上“拉长战线”,形成一个关联学生三年学习生活的系统。比如学生在
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的学生班级量化管理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8:04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86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