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历史街区有效保护利用对策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现状,探讨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历史街区在城市发展中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实现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协调发展
一、历史街区的内涵与产生背景
(一)历史街区的内涵
我国于1986年正式推出“历史街区”的概念。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历史街区的定义还有一定分歧。从文化价值看,历史街区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价值,是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传承了城市的文脉,延续着真实的城市生活。从经济价值看,历史街区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只有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互配合,理顺供求关系,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其经济价值。
(二)保护利用历史街区产生的背景
保护利用历史街区与城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初期,一般表现为简单化、限制性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需要大规模调整,这就势必带来旧城区大规模的拆迁和新建,历史街区及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不可避免的面临被破坏和拆除的危险。当经济继续发展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历史街区在城市经济发展中不一定要遭遇被拆除的命运,相反它还可以通过自身更新,获得新的活力,并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存,由此产生了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
二、国内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利用情况
(一)上海石库门“新天地”项目
该项目是新、旧街区互动开发的典型案例。由于大片保留了里弄格局,并且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保留了和修复了石库门建筑的外观立面,细部和里弄空间的尺度,并对建筑内部进行较大改造,使其适应了现代办公、商业、居住、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切实拉动周边地价上涨,获得了始料未及的巨大成功,成为历史街区更新的成功样板。但是,“新天地”项目的成功也付出了高昂的改造成本,原住民的大量迁出与过度的商业和旅游开发,破坏了该街区的原有风貌。
(二)上海民间自发的旧建筑改造与利用
旧建筑改造和利用
浅谈城市历史街区有效保护利用对策
点击下载
上一篇:比较优势与美国金融危机下一篇: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和谐关系问题的探讨
本文2010-08-18 10:08: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86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