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增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专业适应性
摘要: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为不同专业学生讲授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课程教学的专业适应性问题。文章以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例,从分析专业特点入手,阐述了一些使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适应该专业特点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适应性;金融管理与实务
一、西方经济学及其专业适应性问题简述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与重要性
西方经济学是原国家教委统一规定的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11门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财经类专业大多数课程(如管理学、营销学、国际贸易等)的基础或相关科目。从目前国内各高校的财经类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其他大多数专业课程乃至整个专业的教学水平,在当前我国已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视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所在的时代背景下,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课程教学的专业适应性问题
作为财经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是其他众多学科理论的共同基础,与各专业所设课程广泛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对不同专业的教学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方式与手段。
首先,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学生将来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好基础,而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又往往会有显著的区别,这就需要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能够灵活适应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学到对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最有用的经济学知识,以更好地铺平学生日后的学习道路。
其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素质特点上也有区别,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接受能力等往往不尽相同,如果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影响到教学的整体效果。
再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就业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所以西方经济学课程在理论分析、运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应体现出相应的适应性。
其实,如果用经济学的语言来阐述的话,具有专业适应性的教学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源运用的总体收益。本文特以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例,对本课程教学的专业适应性问题进行示范性分析。
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特点
“金融管理与实务”是近年来新开设的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金融管理基本知识和金融实务基本技能、从事金融管理和实务操作的管理人才。目前,该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经济数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等,与其他财经类专业一样,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大多数专业课程都与西方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更是直接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该专业所培养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其他与金融、投资、财务等有关的经济部门。其中,以各级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机构很有可能会成为本专业毕业生的最主要就业方向。
此外,笔者还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到了本专业学生的一些素质特点。与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情况类似,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所处的知识氛围、校园文化及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与理、工科专业学生有很大不同。
首先,人文知识丰富,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这一明显的知识结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
其次,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教学中,学生通常对故事化、形象化的讲解内容非常感兴趣,而讲到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时,则不习惯接受。
最后,缺乏对包括金融在内的各行业企业和社会的深入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学生迫切需要掌握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企业运营管理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引导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了解现实中竞争、垄断、金融运行、货币政策等经济问题的基本原理;但学生在这方面的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少数同学甚至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难以理解。
三、具体措施和建议
(一)授课学
浅谈增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专业适应性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7:02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68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