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里水出口鞋企的困境与发展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098下载145次收藏

    摘要: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广东里水出口鞋业出现了近30年来少有的经营困难局面。文章通过分析里水出口鞋业面临的困难,对里水出口鞋业的发展提出了加强品牌战略、自主创新、实施多元化战略等对策。
 
    关键词:里水出口鞋企;困境;发展
 
    多年来广东制鞋业一直占据着中国制鞋业的龙头地位。2006年以来广东的鞋类产量占全国的1/2,占全世界的近1/3左右,其鞋产量已超过了全球十大制鞋国中的印度、印尼、越南、泰国、巴基斯坦等亚洲五国的总和。而里水在广东素有“鞋业生产大镇”之称,它位于广东两大经济要地广州与佛山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鞋业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拥有康莉、莱思丽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目前,该镇拥有各类鞋业生产企业370多家,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里水鞋业作为广东南海经济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在增加财政收入、出口创汇、吸纳就业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自2007年下半年起,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国际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里水出口鞋企陆续出现关闭、结业或迁移的现象。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下,里水出口鞋业如何趋利避害,走出困境,为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做贡献,是值得业界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里水出口鞋业面临三大困境
 
    2008年,在全球性金融海啸的席卷下,世界各国无不受其波及。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超级大国、金融海啸产生的根源地——美国,多家拥有世界级声誉的金融机构应声而倒,失业率竟达到惊人的8%,为二战大萧条以来该国的新高,危机随之蔓延到欧洲各国,并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而里水出口鞋业主要就是销往欧美地区。这对依赖出口生存的里水制鞋业而言,打击是致命的,直接导致其订单锐减,而其后的连锁反应便是工厂裁员,工人失业,甚至工厂倒闭。除了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大环境,里水出口鞋业还要面对其他种种困境,亟待突破。
 
    第一,欧盟征收反倾销税影响。欧盟自2006年4月7日起,在半年时间内对中国产皮鞋征收的反倾销税从4.8%过渡到19.4%。又从2006年10月7日起,对中国皮鞋征收高达16.5%的反倾销税。作为南海鞋业重镇之一,里水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都出口欧盟,他们都无可避免地要面对高税率。这就导致很多企业通过提高出口价格的方式消化高税率,从而降低了里水鞋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贸易壁垒森严的当下,里水鞋产品进入欧盟的速度已明显放缓。据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里水镇所在的南海区出口欧盟25个国家的鞋类商品总额同比下降了近10%。
 
    第二,里水的鞋企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在里水制鞋业中,加工出口和“贴牌”生产占据较大份额,其缺少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不高,一直靠低价占领全球市场,在材料、技术、工艺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也有一定差距。2008年上半年,里水鞋出口均价仅为每双2.5美元,出口利润在10%上下徘徊。而且,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些优质原料、核心技术、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国际品牌等增值较大的部分还要依赖外国。如今,在欧美国家的重重贸易壁垒下,过去那种低成本、薄利润的路子在国际竞争的新形势下已经难以为继。
 
    第三,许多出口制鞋业开拓内销市场刚刚起步,在现代物流、电子交易方面发展迟缓,缺乏创立品牌和开拓市场的专业营销人才。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生产影响较大,导致里水出口鞋订单减少。很多鞋企在确保目前订单如期如质生产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但是企业要从外销转内销,首先面临的就是国内鞋业的激烈竞争。这是因为由于鞋业投资门槛相对较低,导致国内该行业投资过热、生产规模增长过快,在国内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进一步加剧。而里水出口鞋企的经营模式大都是一手接订单一手抓生产,研发、营销的问题考虑得很少,更没有专业的营销人才去开拓国内的市场。所以这些企业要转向国内市场,将面临很大的阻力。
 
    除了上述原因,里水鞋业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出口产品结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析里水出口鞋企的困境与发展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