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波动的机制研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606下载141次收藏

    摘要:中国正处在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阶段,基金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显现。机构投资者在发展的同时,其投资行为对股市产生了一些影响,影响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文章对中国机构投资者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特征,再通过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信息不对称、交易行为等方面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机构投资者发挥稳定市场作用的条件。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股市波动;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正反馈策略;短视行为
 
    一、机构投资者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特征
 
    (一)机构投资者在中国的发展
 
    机构投资者,在中国主要是指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保险公司以及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另外,以投资公司出现的私募基金是中国股票市场上一种特殊的机构投资者,其作用介于大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是机构投资者组成部分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二)机构投资者的基本特征
 
    机构投资者所联合的资金规模可以很大,而且产生的机构种类也可以很多。所以,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作用与机制显得特别重要。机构投资者的一些基本特征表现在:
 
    1、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化与专业化优势。机构投资者拥有资金、信息、人才等优势,具有专业化理财能力,有比较周密的投资计划、目标、手段和操作方式。
 
    2、投资结构组合化。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入市资金越多,承受的风险就越大。因此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会进行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
 
    3、投资行为相对规范。虽然机构投资者行为大多出于盈利目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证券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资金安全,遵守国家和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有利于股市的稳定。
 
    4、机构投资者是市场价格的发现者和引导者甚至是主导者。相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机构投资者在对市场信息获取、分析和判断上具有优势,从而比中小投资者更善于发掘和引导市场的中长期热点,同时由于机构投资者拥有明显的资金优势,可以主导证券价格。当机构投资者净卖出股票时,将导致这些股票价格出现下跌,而当机构投资者净买入股票时,将导致股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二、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稳定性的机制研究
 
    (一)从资金规模的角度看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大规模的交易对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与中小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拥有较高的资金规模,较高的资金规模意味着其交易规模巨大。从积极的角度看,机构投资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持有的证券资产数额太大,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转手;并且机构投资在投资理念上也不是单纯依靠在短期内炒作证券以赚取价差,而是通过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成为其股东,通过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和决策,监督和制约经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从股票长期的价值成长中获得投资收益。这有利于起到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从消极的角度看,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优势使其有能力直接影响股价的短期走势,为其操纵股价或者进行短期投机提供了可能。在中国,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使得机构投资者具有短视行为,即希望其投资的对象具有短期的高收益率,基金投资主要以中短期投资为主,长期投资数量较少,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长期的投资。当大规模资金频繁进入股市的时候,势必造成股市的大的波动。
 
    (二)信息不对称对股市稳定性的影响
 
    机构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从积极的角度看,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广阔的信息渠道网络和规模经济优势降低搜寻信息的成本,从而提高市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拥有庞大的专业团队也为其信息挖掘和分析提供了保证。从消极的角度看,在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监管乏力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往往有机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内幕信息,或者通过虚假信息的传播牟取不正当利益。
 
    1、机构投资者的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指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的证券交易行为,内幕交易的存在构成了市场运行中人为的信息不对称因素。机构投资者比起个人投资者具有信息优势,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波动的机制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