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的会计控制研究
摘要: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使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控制手段、方式和范围都发生变化。文章探讨了信息技术对会计控制的影响及信息化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信息技术;会计控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年代,以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动力。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工作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促进企业发展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益,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通信与网络技术为骨干、以多媒体技术为页面,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在会计信息化时代,无论是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会计控制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会计控制,都面临冲击和挑战。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控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会计控制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中,会计控制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不同的岗位负责不同的工作来进行的,各职能岗位相互牵制,定期进行核对,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在信息技术的环境条件下,所有的会计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完成,手工方式下的会计分工不存在了,从而给会计控制带来了许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身份识别与权限控制
在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部分地转化为人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系,这就涉及到计算机如何识别人的身份以及权限的问题,即哪些人可以使用会计信息系统,不同的人分别具有哪些权限,可以进行哪些操作等。如何合理进行会计人员岗位设置,对保证会计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结合企业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员分工。同时,操作人员的身份合法性检验和操作权限管理变得非常重要,操作人员必须严格保护自己的操作密码,防止操作权限被他人侵犯。
(二)审查复核机制削弱,控制内容发生变化
会计信息化后,大部分会计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手工处理方式下的各处理步骤不再存在,使人工会计系统设置的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意义,审查复核机制随之削弱,控制内容发生了变化,从而对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在信息化过程中所有账表数据都从记账凭证这个数据源头由信息系统自动进行数据抄录和复制,使“对账”失去了意义,同时针对电子会计数据的基本特性增加了人工会计系统中没有的“安全控制”和“应用控制”等项目。
(三)磁性介质存贮数据缺乏证据,易被改动
手工会计中一旦出现错误进行修改时,无论采取任何方式都会留下痕迹,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被记录在磁盘等磁性介质上,不易实现签字、盖章等具有法律效用的手段,而且在磁性介质上很容易进行不留痕迹的改动,不能通过字迹来确认会计责任,其他人员可能通过窃取操作人员的身份验证密码直接修改电子数据而不被发觉。另外,磁性介质容易受到各种物理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信息的混乱和丢失。因此,在计算机中如何使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具有法律效用,提高信息的准确性,防止数据的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四)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
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控制的技术和措施由单一的制度控制发展为制度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且更多地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程序控制。由于系统中的数据电子化,处理过程隐性化,导致多数会计控制必须由会计信息系统直接实现程序控制才能保证控制的有效性、系统性和客观性。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功能正确、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控制的质量,关系到财务会计制度是否贯彻执行。因此,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化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控制与手工方式下的会计控制其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信息化会计产生了原会计
信息技术下的会计控制研究
点击下载
上一篇:金融危机中如何扩大民间投资问题探讨下一篇:对“公允价值”相关问题的探讨
本文2010-08-18 10:06:39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62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