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对四川农村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725下载247次收藏
   摘要:为反映教育与四川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文章选择反映四川农村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测算教育与农村经济的相关程度,再利用复杂劳动简化系数法测算教育对农村经济的贡献率。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农村经济的各影响因素中,教育与农村经济相关程度最大,对农村经济的贡献较大,贡献率超过1/4。因此,发展教育可以成为四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教育;四川;农村经济;相关程度;贡献率
 
    一、文献综述
 
    随着现代化生产中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对农村劳动者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采用新技术等手段进行农村生产,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高素质的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致富的带头人,是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者与推广者。他们依靠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影响与带动周围人共同发展,形成一种独特的“能人经济”,这种经济是盘活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放眼世界,农村教育正在被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所关注、所接受,而且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做到了前列。四川的发展可以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但更要和四川省情相结合,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
 
    关于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还比较少。有研究指出,以教育体现的人力资本对农村地区产出的作用并不显著,甚至是负向的。但也有研究表明,教育对农村地区产出的作用比较显著。
 
    农村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承担着非常艰巨的任务。就我国而言,关于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增长的研究较少。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在西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四川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非常明显,城乡差距突出,城乡经济的一体化程度非常低,相对于整个地区经济而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与此对应的是,长期以来四川农村教育发展也非常缓慢,虽然农村地区人口众多,但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人力资本的作用难以发挥,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之一,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因此,专门对四川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对于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证研究
 
    (一)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四川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衡量经济增长的统计尺度是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因此,本文将以农村gdp作为衡量农村经济增长的指标。根据我国官方统计资料,一般它可以由农业总产值来反映农业发展水平,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则可以近似替代农村的人均gdp,反映整个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是指受教育水平,包括: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以上5个层次,利用乡村从业者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受教育程度(见表1)。
 
    为确定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四川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地位,本文运用向后筛选策略模型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乡村从业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乡村从业人员数、农作物播种面积作为解释变量,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spss统计软件,利用向后筛选策略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得出:教育水平已经取代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四川农村已经改变了发展经济的方式,重视提高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nbs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教育对四川农村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