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摘要:文章首先列举了当前大学生礼仪缺失的种种表现,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可以通过开展礼仪教学和实践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关键词:和谐校园;礼仪教育;礼仪缺失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级各部门的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和衷共济、同心协力、各尽所能。古人云:“礼之用,和为贵”,“礼”是礼仪,“和”是和谐,这句话指出了礼仪与和谐之间的密切关系。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是大学生的基本素养。然而在当今校园,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比比皆是。高学历低素质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深思。
一、有悖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
(一)标榜“个性”
对年轻的大学生而言,被别人称“有个性”恐怕是一种比较高的褒奖。但对于什么是个性,现在“80后”的大学生的理解是有失偏颇的:在仪容方面缺乏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潮流,服饰怪异以及举止姿态的随心所欲,言语出格、行为不羁、我行我素、放浪形骸、反叛传统、甚至抵制纪律,把“个性”这一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成一种浮躁、虚华和叛逆,以外在的标新立异来体现所谓的“个性”,陷入了自我认识的误区。当然,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逐渐能够接受以前的许多所谓的“出格”行为,但有悖于特定环境和特定历史时期人们普遍遵守的礼仪规范的行为举止还是不能够令人接受。
(二)无视规章
大学生一般都远离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大学老师也不像以前那样管得严,大学生更强调的是自我管理。这就使许多大学生把规章制度抛在了脑后。于是,在校园中可以看到许多有悖于和谐校园建设的不文明行为,比如大学生乱穿马路,破坏公共财物等缺少自我约束的失礼行为;在课堂上睡觉、接打手机等;衣着不整进出教学场所;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书刊上乱写乱画或将自己喜欢的资料撕下来据为己有;在教室和实验室搞“墙壁涂鸦”和“课桌文化”。
(三)崇拜“时尚”
由于家庭、社会的溺爱与容忍,一些“80后”大学生淡化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认为传统就是古板、守旧、落伍,将追求时尚与继承传统对立起来。
(四)缺失诚信
 
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6:32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60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