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事业单位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840下载215次收藏

    会计主管委派制是指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组织机构(含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由其所有者或者上级委托人委任派遣会计主管的一种管理制度。它在当代企业集团中的实行已经十分普遍,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同样地,它在事业单位中的实行也越来越广泛,也被证明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在企事业单位长期从事相关工作的财务会计工作者,笔者就此探讨事业单位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
 
    一、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原因
 
    在经济社会的实践中,由于作为国有资产产权所有者的上级主管事业单位(即委托人)与作为国有资产具体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即代理人)的下级事业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而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代理人的行为目标与自己的行为目标最大限度地一致,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会计主管委派制就是促使事业单位治理结构中权力制衡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强化行政管理,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实施有效监督,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事业单位,尤其是知名学校、医院等纷纷设立分支机构,确实存在着如何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的问题,会计主管委派制因而成为其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实施实时监督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意义
 
    上级事业单位向基层事业单位派驻会计主管,一方面可以对基层管理者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规范其管理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两者在信息、风险等方面的不对称,维护委托方的权益。其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实践表明,多数虚假报表是在控制者和管理者的授意下产生的。为何虚假报表和报告总是屡禁不止,归根结底是由于对其监督弱化所造成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须标本兼治。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基层事业单位的一切重大财务收支、资金调拨以至重要的运行决策都必须有会计主管的审核认可,会计主管对有关原始单据的审核,犹如在基层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与会计人员之间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财政部有位领导讲过一句话: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这说明了监督的必要性,它是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
 
    (二)有利于上级事业单位快捷地获取基层事业单位的信息
 
    在现行财务报告披露制度下,上级事业单位获取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在会计年度终了由基层事业单位按年报提供的,因而上级事业单位的决策层只能靠披露的会计报告来了解和判断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而对于其营运情况和一些隐性问题或深层次的问题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滞后的监督往往失去了管理的意义,尤其对于故意弄虚作假的问题,常常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是从制度设计上保障了会计主管进入基层单位的决策层,参与制定重大事项和财务计划,实时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快捷地为上级决策层提供基层单位的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三)有利于降低管理和监督成本
 
    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除了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主管能将基层事业单位弄虚作假的问题及时制止,防范于未然。对于制止不了的问题,能够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便于上级单位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大大降低管理和监督的机会成本。
 
    (四)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nb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论事业单位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