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骄子郁全和的土企业家之道:敢想、善说、能干
摘要:被称作长江骄子的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长江村党委书记郁全和,有一个独特的决策,那就是资助发展滞后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其实,这是一件很正常、很简单的事情。不过,在现实中,简单就是美,简单中透着勇气和智慧。郁全和正是以我们中国乡村土企业家的独特风格,带领全村人民,集体致富,并且先富帮后富,走出了一条“时代先锋”的土企业家之道,文章从敢想、善说、能干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
关键词:郁全和;土企业家之道;先富帮后富;敢想敢干
一、敢想
敢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不那么简单,长期坚持敢想,就更不容易了。可是,那些成就了一番事业的农村村落土企业家,往往就是敢想者。爱因斯坦曾经多次谈到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名言:“人们能够想他所要的,但不能要他所想的。”这就是鼓励人们敢想。所谓敢想,并不是指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地方,那是善于想的问题要研究的,敢想是指思考的起点立足于“敢”字,指敢于独立思考,坚信“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敢想者认为,如果想都不敢想,怎么可能想到那该想的呢?又怎么可能做到那已经想到的呢?郁全和所做的一切的起点,还是他的想法,也许他比别人更会想一些,但是根本的还是在于他比一般人更敢想一些,他的想象力超过常人,是因为他总是敢于去独立思考,思想不僵化,久而久之思想越用越活,从而艺高胆大,他思考的胆子更大,更加敢想了,这是个良性循环。
郁全和是一个不惧风险、大胆创新的人。从1974年他33岁担任长江村的前身长江大队党支部书记开始,他就不喜欢走“寻常路”,而是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20世纪70年代,他成功摸索出了一套新式农业栽种技术,在贫瘠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实现了“三纲”粮食,“双百”棉的好收成,使长江村从当时沙洲县的落后村一跃成了响当当的农业样板村;又是怀着同样的开拓意识,凭借着无惧无畏的胆识和坚定十足的干劲,带着村民在长江村里逐步建起了电梯导轨、建材、纺织、房地产等公司。1994年,一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国家级大集团——长江润发集团成立,长江村因此成了改革开放中新农村建设集体致富的一个典型。
一旦全村集体致富以后,他又大胆思考先富村带领后富的问题,这就进一步可以看出他的政治头脑,他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解的确超过常人。
1997年11月22日,小岗村举行了“友谊大道”奠基仪式,短短3个月后,一条长1000多米、宽22米的高质量、高标准的水泥大道就展现在小岗村人的面前。友谊大道的修建,令小岗村人开始认识了郁全和这位长江村的带头人,认识了这位苦干实干的庄稼汉、“老把式”。
为了修好这条路,他不仅亲自带领设计人员到实地认真勘测,而且亲自率施工队赴小岗村进行施工,督促着施工人员们一寸寸夯实路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木都是他带人到苏州园林处一棵棵挑选,再逐棵用红漆编上号,然后派长江村绿化组用专车连夜运到小岗村栽上的。在友谊大道竣工仪式上,小岗村的有关负责人激动地说:“友谊大道不仅是长江村送给我们的一份厚礼,更是郁书记本人给我们小岗村领导班子上的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环境改善了,如何使小岗村人迅速脱贫致富?郁全和陷入了沉思中。1999年,通过反复比较论证,他决定因地制宜,选择以发展葡萄生产作为小岗村调整单一粮食生产结构、推进优质农产品规模化经营的一个突破口。为了打消村民们的疑虑,他代表长江村先投资150万元,在小岗村的一片荒岗地上建起了80亩葡萄示范园。在建设中,他不仅协助技术人员拉线、插杆,而且在连绵的阴雨天穿上胶鞋,与村民们一起挖沟整地,浇水插枝。工夫不负有心人,昔日的荒野变成了沟垄成行、生机盎然的葡萄园,青青的葡萄藤结出了累累硕果,也让小岗农民看到了丰收的希望,纷纷要求种植葡萄,截至2002年春季,全村90余户村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葡萄,总面积达380多亩,而种苗、水泥杆等都是长江村无偿提供的。郁全和还高薪聘请徐卫东等葡萄专家负责上门培训指导,为村民们提供坚强的技术后盾,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
当年带领全村冒险搞承包责任制的严俊昌说起郁全和十分激动:“像郁书记这样,既帮项目又扶志,把小岗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办,实在是难得!”
除此之外,为缩小苏南、苏中、苏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200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南北合作、区域共同发展战略。郁全和带领长江村积极响应号召,村属长江润发集团在2002年8月到宿豫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建了长江润发(宿迁)集团,不仅带来了8个项目,还带来了张家港精神,被誉为“苏南苏北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
2004年,长江村又与“家底薄”、村民致富门路窄的韩家港村合并,组建了3个新区。并村前,长江村给老年人许多福利,并村后,以往只能依靠子女赡养的东三区的老人们终于也享受到了这些福利。并村后,长江村规定:“东三区(原韩家港村)的老人,凡60岁以上的每月可享受40元助养金,70岁以上的为每月60元,80岁以上的每月80元”。除了助养金,逢年过节时,每户人家还都能收到村里发的慰问品。可以想象,这样的支出对于一个村来说,意味着什么,那可不是光有面子上好看的东西,这是有风险的,很多企业兼并时最头疼的就是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福利问题,因为那是企业纯粹的支出啊,不可能有直接的经济回报的,弄不好会拖累企业的发展。可是郁全和没有被这样的问题吓倒。
规划新区的时候,60多岁的郁全和每天亲自到田头,双脚踩着泥土,和大家一起放样、测量,到绿化现场指导农民种树开塘。他的想法用他的话讲就是“说实话,不亲自到地里去干,去指挥,我还不放心呢!”有人觉得并村后长江村的包袱太重。他们说:“老郁,你要多为自己想一想,放着轻松的日子不过,何必去挑更重的担子?”郁全和不这样想,他认为“长江村富了,越来越多的
长江骄子郁全和的土企业家之道:敢想、善说、能干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4:35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28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