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的研究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职教育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训基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章从高职教育的需求出发,阐述了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特点及其功能性,并分析了实训基地在建设中需要完善及其改善的地方。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快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全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造优质的实训环境,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中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硬件,是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的保证。建立一个以面向校内学生的实践训练为主,同时又能服务于社会的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办学质量的物质基础,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在硬件和软件改善和改进的同时,还必须促进职业院校在办学指导思想、管理体制、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从整体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大量技能型人才以及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这对于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应着力于突出其特点与发展导向性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科学的构建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体系。在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中应围绕着体现其“仿真性”、“先进性”、“适应性”、“社会服务性”的特点来突出高职实训基地的教学与社会的发展导向性。
(一)仿真性
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技能角色的转换。则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在实训课程的设置和编排上应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实际操作训练,模拟专业岗位进行技能培训。同时设置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环境,使学生体验生产操作全过程,基本完成毕业上岗前的准备和训练。
(二)先进性
人才的培养要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实训基地应具有一定先进性。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先进水平为标准,在技术、设备、管理、教学手段方面体现先进性。建设伊始就把握技术发展前沿,运用现代技术,集成先进设备,做到适当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空间。
(三)适应性
实训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安排要紧密结合就业岗位职能需求,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使学生获得综合技能、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专业的发展情况、相关就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和要求的改变,对相关课程和实训环节加以调整,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方向、工艺路线和技术应用的本领。同时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滞后于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
(四)开放性
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为院内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场所,还可以为社会上一些行业、岗位的在职人员提供培训。国家现在要求各个工种职业岗位实行持岗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快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全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造优质的实训环境,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中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硬件,是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的保证。建立一个以面向校内学生的实践训练为主,同时又能服务于社会的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办学质量的物质基础,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在硬件和软件改善和改进的同时,还必须促进职业院校在办学指导思想、管理体制、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从整体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大量技能型人才以及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这对于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应着力于突出其特点与发展导向性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科学的构建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体系。在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中应围绕着体现其“仿真性”、“先进性”、“适应性”、“社会服务性”的特点来突出高职实训基地的教学与社会的发展导向性。
(一)仿真性
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技能角色的转换。则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在实训课程的设置和编排上应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实际操作训练,模拟专业岗位进行技能培训。同时设置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环境,使学生体验生产操作全过程,基本完成毕业上岗前的准备和训练。
(二)先进性
人才的培养要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实训基地应具有一定先进性。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先进水平为标准,在技术、设备、管理、教学手段方面体现先进性。建设伊始就把握技术发展前沿,运用现代技术,集成先进设备,做到适当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空间。
(三)适应性
实训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安排要紧密结合就业岗位职能需求,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使学生获得综合技能、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专业的发展情况、相关就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和要求的改变,对相关课程和实训环节加以调整,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方向、工艺路线和技术应用的本领。同时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滞后于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
(四)开放性
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为院内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场所,还可以为社会上一些行业、岗位的在职人员提供培训。国家现在要求各个工种职业岗位实行持岗
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的研究
点击下载
上一篇: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下一篇:标准化在钻探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中的作用
本文2010-08-18 10:04:29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26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