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策略探讨
摘要:在当前金融危机波及面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多重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当前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策略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策略
始于2007年4月美国的次贷危机在仅仅1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并最终到实体经济危机的蜕变。不仅如此,次贷危机从美国传染到全球,引发全球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并导致全球就业萎缩,中国的就业市场也受到冲击。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就业群体的大学生,其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波及面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多重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当前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策略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创新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8年年底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就业人数又创历史新高。加上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也被称为近30年以来最艰难的时期。
中国人自古就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期望只要一朝金榜题名,便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且随着考试压力增大和受教育成本的直线攀升,许多普通家庭为培养一个大学生付出无数心力、财力,对孩子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改变自身命运,改善家庭条件有着很高的期望。因此,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仅会直接威胁社会稳定,更会从根本上动摇整个社会对知识、对公平的信念,损害社会健康发展的根基。
(二)企业降低增量就业
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其影响很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雇佣调节器”。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企业的首要决策是降低增量就业。
同时,为有效应对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也在不断地计算现有人员工作时间与新增人员替代选择的成本收益关系,这也会降低增量就业。因此,大学毕业生将会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就业群体。
(三)大学生就业过程的结构性矛盾凸显
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地区失衡:毕业生仍以流向大中城市、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省会城市为主,而一些西部边远省区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较少有人问津;学历失衡:劳动力市场对于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需求与学校培养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人才市场上,对研究生的需求仍然较大,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专科生供大于求;学科专业失衡:当前的就业市场,文科专业的就业形势与理科相比不容乐观。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策略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自身及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用人单位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发生转变,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标锁定在中小企业。然而,当前企业的内部管理还不很完善,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在选人用人方面,大多是任人唯亲,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就招聘什么人;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长期处于救火式的选人方式,没有人力资源规划;在组织架构设置及岗位的科学设定、岗位需求计划等方面都属空白,多数企业选人用人凭经验靠感觉、不科学。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但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选择人才的成功率。
因此,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做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保招聘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策略探讨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3:5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18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